萨特文学作品中的自由思想解读
发布时间:2020-04-05 15:52
【摘要】: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其文学创作不仅使他获得盛誉,并且使得他的哲学思想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萨特的哲学因高扬自由而著称于西方社会,其核心是个人的自由。虽然他的自由理论在其学术发展的后期得到几次纠正,他的哲学却一直是立足人类自由的,这就是他的哲学广泛传播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原因。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萨特的自由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前期的萨特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即自由”的哲学观点。他认为自由就是人的存在,自由就是人的宿命。从其文学作品《恶心》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自由思想表现为“孤独的人”的自由。“孤独的人”面对充满荒诞和偶然的世界,感到恶心,进而觉醒到自由。萨特哲学中的“自由”是一种选择意义上的自由,人在选择自己的本质时是绝对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它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必过于考虑结果,自由只是在意识中进行选择的自由。 二战的爆发使萨特走出了“孤独的人”的行列,他开始思考自由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他认为意识中的自由毕竟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总要介入境况并通过选择和行动在一定的境况中实现。自由是一定境况中的自由,境况尤其是境况中的“他人”限制了自由。同时,萨特的“自由”概念也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的,而是要接受“道德”条件——承担责任的约束。 虽然自由受到境况、“他人”以及责任的限制,人还是可以通过不停的介入、选择和实际的行动超越这些限制,从而达到最大化的自由。这样,“孤独的人”渐渐介入现实生活,介入群体,介入社会,并在介入和行动中走上真正的自由之路。 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和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5.07
本文编号:2615208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5.0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武振;刘诗贵;;浅谈萨特的自由论思想[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金生;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解读《裸者与死者》人性的复杂[D];浙江大学;2011年
3 董泰音;萨特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境遇与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5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