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八月之光》的空间形式

发布时间:2020-04-14 16:34
【摘要】: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这本书最多的负面评价集中在了小说的叙事结构,很多评论家认为它结构杂乱无章,小说的主题探讨缺乏整体性。本论文采用约瑟夫·弗兰克提出的空间形式理论对《八月之光》进行空间解读。空间形式是指小说叙述结构的一种模式。文本通过并置、片段、蒙太奇和多重情节来对时间因素去中心化;叙事舍弃传统的线形顺序,转而采用共时性的空间叙述方式。 本论文认为,《八月之光》的叙述是非线型的。三条并置的线索同时发展,构成了小说的空间形式。杰弗生镇作为小说的主要场景,见证了莉娜、克里斯默斯和海托华的驻留。三位人物在杰弗生的停留长短差异大,时间上也只有短暂的交差。空间并置的叙事形式使得历时事件有了共时性。共时性的空间并置使小说人物间形成强烈反差:在莉娜贯穿始终的平和的映衬下,克里斯默斯的暴力更加触目惊心,海托华的变化更加戏剧化。空间形式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小说结构的复杂性也能帮助读者找到小说的内聚力。本论文指出,三条线索虽然在叙述上没有足够联系,却在主题上互相呼应。莉娜、克里斯默斯和海托华三人的故事侧重点不同,但在主题探讨上相互呼应,共同探索了性,种族,宗教,时间等多个主题。这种主题呼应构建了一个“参考系统”,这个系统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人物。而这个参考系统也构成了不同线索之间的契合与张力,维系了小说的整体结构。把握小说人物内在关联和他们主题上的呼应才能正确解读人物。《八月之光》貌似松散的结构正是它叙事的独到之处。空间形式是解读《八月之光》的一把钥匙。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钱余;;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空间维度刍议[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2 楚小庆;;谢赫“经营位置”对于中国山水画及画论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飞飞;;王安忆小说的空间叙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孙皓;;探析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的形式美[J];大家;2011年15期

5 张一玮;;建筑、形式与想像:中国早期观影空间生产的三个层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舒斯榕;江崇元;;中银大厦:贝聿铭的收山作品[J];艺术·生活;2003年02期

7 刘同保;;浅析雕塑与环境[J];建设科技;2011年15期

8 吴国钦;;评《明清堂会演剧史》[J];广东艺术;2010年05期

9 杨明倩;;论木版画的单纯形式语言——木刻画中的黑白装饰符号[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0 柳春茹;;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探究[J];艺术.生活;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裕健;;台湾传统民居营建风水吉凶尺寸及禁忌[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许桂灵;司徒尚纪;;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的形成刍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庄洁;龚斌;;关于居住区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思考——以广州金地·荔湖城项目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建武;;从宏观角度谈城乡统筹与可持续发展[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李爱云;;浅论步行街的规划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6 水风散人;;周天之道[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基林;王茜;;“游走”与“关系”:生命存在的空间形式——韩东诗歌解读新视角[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何放龙;邹银生;李耀庄;;一种新的面单元[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刘邦凡;;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中逻辑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10 张晓岚;蒋国荣;;耦合空间:开口和体积对混响时间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定刑空间形式是量刑公正的标尺[N];检察日报;2004年

2 王西京;金采石风 明心见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通讯员 吕涛;“德中同行”采用生态竹子展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4 杨振之;旅游项目的建筑设计研究(一)[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小雍;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孔凡哲邋杨述春;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未来发展趋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夏铸九;都会区域:定义暨假说[N];经济观察报;2003年

8 东篱;中国室内设计的精神语境[N];中国建设报;2005年

9 张伟男;论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中信金通证券 李烈宏;暖风频吹调整未了 谨慎布局三月投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远征;关于空间形式中子流形几何的某些结果[D];浙江大学;2001年

2 王素霞;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光汉;理想浸入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王如山;空间型中子流形的第一特征值及超曲面的r-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6年

6 邓颖玲;康拉德小说的空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8 韩英波;拉格朗日子流形几何及相关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剑锋;关于常数数量曲率的子流形和Finsler流形上的调和函数[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娟;《八月之光》的空间形式[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文娱;《八月之光》人物刻画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葛挺;《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莫斯的悲剧根源[D];安徽大学;2011年

4 熊净雅;凝视着大路:对《八月之光》中莉娜·雷格夫的人物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5 曹f ;他者的生存——论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的人文关怀[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雪;《八月之光》的存在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炜;《八月之光》人性解析[D];青岛大学;2012年

8 鲜于静;神秘和怪诞的魅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肖立宏;《八月之光》的结构:多元和内聚[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廖白玲;《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2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