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武人群像之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106.4-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琳琳;;《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中的无常观之比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年04期
2 尹福Oz;;论《三国演义》中的冤假错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袁斌;;关羽之“忠、义、智、勇”——论《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J];华章;2011年14期
4 宋非;;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哭”的艺术[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5 胡图;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访著名电视剧导演王扶林[J];电影评介;1995年01期
6 郑铁生;神秘文化在《三国演义》中的流贯及探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饶們子;文化影响的“宫廷模式”──《三国演义》在泰国[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3期
8 贺静彬;平清盛[J];日语知识;2001年10期
9 曹满生;《莽丛中》的杀人犯究竟是谁——兼谈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10 孟彦;《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概述[J];天府新论;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宪亮;;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喻斌;;曲直随剪裁 善恶任取舍——析《三国演义》中上庸之战的虚与实[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康武刚;;论五代宋初的社会流动——以武将群体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单长江;;《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国演义》之作[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关四平;;刘备与宋江比较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中村修也;关剑平;;战国武士与茶道和佛教[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7 曹京柱;;《平家物语》中的战争谋略—从《孙子兵法》的视角出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蓝晓光;;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代的竹兵器[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颖;周琳;;赵越 智慧与恬淡共舞[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10 于雷;;无鲁鱼亥豕 倒新鲜别致——泛论《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际平;从耀邦同志读书阅数想到的[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成长;鼎足三分梦 杂然赋流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商报记者 徐楠;《三国演义》“出口转内销”[N];北京商报;2009年
4 孙绍振;多智、多妒、多疑的审美循环[N];人民日报;2011年
5 马明;交流名著学术 摆渡贯中文化[N];太原日报;2011年
6 冉利华;《三国演义》对反讽的运用[N];文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璐;《三国演义》与《藏獒》中日合拍的幕后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马春茂;漫画《三国演义》韩文版出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李运河;漫话《三国演义》与人物火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王天保;虚构的权力与理想的高度[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聚宝;《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4 李正学;毛宗岗小说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武人群像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种松;对《三国演义》中武术器械之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黄健平;《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彬;《三国演义》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洪云;《三国演义》“择主”描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古旭;《三国演义》研究三题[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7 韩得志;《三国演义》“贼”义解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韩亮;『処枲』から墜た武士の精神の探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沈晓云;《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D];宁波大学;2010年
10 左岩;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影视传播及价值实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