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戏仿:文本内部的批评

发布时间:2020-05-06 06:51
【摘要】: 戏仿作为一种以模仿其他文学文本或其他作者创作风格为基础的文学模式已经成为欧美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多数研究侧重从技巧层面探讨戏仿文本与被戏仿文本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将戏仿理论和戏仿文本视作一种文学批评手段的研究则尚数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戏仿理论和戏仿文本双重角度探究戏仿这种文学模式的实质。具体而言,本文首先梳理和归纳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关戏仿的种种形式和定义,旨在揭示戏仿内涵和外延的演变过程;然后,通过论证戏仿的颠覆性和延续性,初步揭示戏仿的批评性本质;此后,从本体论角度论述戏仿的对话性和互文性特征,以此来进一步印证戏仿的批评性;最后,本文以戏仿类文本的代表作戴维·洛奇的小说《小世界》为范例,从广义戏仿和狭义戏仿的角度论述这部戏仿文本所包含的批评性本质。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戏仿这种文学模式的实质是文学批评,戏仿文本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文本内部的批评。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戏仿在各种文学样式中的普遍存在性,并就此综述有关戏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为戏仿的定义及形式介绍,目的是界定戏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章为戏仿的特征和功能研究,初步论证戏仿的批评性;第四章为戏仿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论证戏仿的批评性;第五章为《小世界》研究,通过具体的戏仿类文本对戏仿进行实证性论述。第六章为结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总结戏仿所蕴含的文学批评实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杰;;《占有》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吴俊;;在有限性里见出大气象——李丹梦及其文学批评印象[J];南方文坛;2007年05期

3 步雅芸;;解构“戏仿”:从仿史诗到后现代戏仿[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荣生;鲁讯与文学批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毛时安;;思维,在美的领域——读近两年来《上海文学》的文学批评[J];读书;1983年04期

6 张世君;;文学批评阅读法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李培澄 ,马云;论冯健男的文学批评[J];河北学刊;1990年04期

8 ;文学批评信息[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2期

9 徐坤;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4期

10 李振声;近年文学批评之平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罗勇;;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国华;;坚持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描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2008’西部文学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宇宏;文学批评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报;2003年

2 梁鸿鹰;张扬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N];团结报;2009年

3 记者 姜小玲;全媒时代,文学批评要出声音[N];解放日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徐兆寿;文学批评应有的气质[N];人民日报;2011年

5 张涛甫;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s,

本文编号:2650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0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