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剑鸣;;俯仰之间(外两篇)[J];创作评谭;2011年04期
2 马琳;;由《歌德谈话录》谈创作[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叶隽;;战后六十年的歌德学(一九四五-二○○五)——歌德学术史研究[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4 道格拉斯E.米勒;程远;;歌德色彩研究新论:英译本《色彩学》[J];新美术;2011年03期
5 王笑容;;浮士德音乐研究综述[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6 叶隽;;救世理想与现世艰难——《普罗米修斯》断片中的“宿命叛逆”现象及其思想史元素[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7 张典;;尼采对歌德的接受与反思[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搜索club[J];人生十六七;2004年01期
9 朱孟军;;生命的欲望[J];武当;2011年09期
10 徐声汉;;与抑郁症结缘的歌德[J];大众心理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来;;为了实现哲学的协奏[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段从学;;论《十四行集》对个人真实性的探索——兼及与鲁迅的比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庆熊;;哈贝马斯上海纪行[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段从学;;论《十四行集》对个人真实性的探索[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7 叶橹;;一只不停滚动的桶——绿原诗歌艺术的衍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8 朱鸿;;呼唤生命写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9 张淑萍;;《浮士德》与《蛇神》结构艺术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雾里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9-2010年度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杨;歌德学院举办活动庆祝该院成立20周年[N];文艺报;2008年
2 李霞;恋爱中的歌德[N];文艺报;2010年
3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文;歌德写到的一段法院史[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安尼(书评人);中国人如何理解歌德?[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胡;米奇尼克获授歌德奖章[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王坤宁 朱侠;“孔子”与“歌德”的对话[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文楚安;走近歌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记者 陈欣然;外国语大学歌德语言中心揭牌[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 郑汉根;走进歌德的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北京大学德语系 张玉书;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第一人[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静;歌德艺术观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福美;宋中兴词人群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葛成红;歌德的人格与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红;伽达默尔实践哲学视角下歌德语言的自然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刁俊瑗;东方的歌德[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祖光;论歌德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诗雨;论歌德文艺观与其人道主义思想的联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笑;歌德美学思想中的自然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施锐;“形态学”视域下的歌德文艺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谌蕾;论歌德入乐诗词的艺术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