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娃受难记》对荣格原型批评的戏仿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诗泽;;躯体:新的诗歌话语建构——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的性别突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黄燕;;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陈晓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吴春;;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和突围——从反思陈染的创作发展历程谈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赵婧;;“雌雄同体”:杜拉斯一生的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晓燕;;茜莉的再生——《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4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杨眉;;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与特色——兼谈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高鸿萍;;论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审美品格[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必辉;从《帕梅拉》看塞缪尔·理查逊的女性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本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哥特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4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