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人物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08 13:14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主题思想深邃、想像力丰富、写作手法独特而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自1850年《红字》问世以来,有关《红字》的研究和评论浩如烟海。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红字》,如:历史批评方法,心理批评方法,神话批评方法,原型批评方法,社会学批评方法和女权主义批评方法等。但是关于《红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却被关注得比较少,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这部文学巨著的全面评价和认识。 为了更进一步认识《红字》,本文用文化批评方法来解读《红字》中的人物。文化批评方法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文化没有一个清晰和固定的定义,对于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文化包含了很多内容和方面。精神文化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文化理论中重要的两点,它们被用作该研究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挖掘小说深邃的文化内涵。为此,本文分两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从美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解读海斯特,她是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第二部分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解读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他们即传承了《圣经》中传统的亚当和夏娃形象及替罪羊的故事,又体现了圣经文化的创新,他们被赋予新的思想和内容,是叛逆和沉思的亚当和夏娃。 基于《红字》中的文化评析,领略它所体现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这部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654698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曲晓梅;从美国当时价值观看《红字》主人公的命运[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海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读:《红字》中的海丝特[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曹新萍;雷卿;;评析霍桑的清教主义色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马俊杰;从《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芮渝萍;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情结[J];名作欣赏;1999年05期
6 谭小平;霍桑《红字》中的主题与人物探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崔竞生,郭建友;迷失于社会传统中的女权战士——论《红字》中海丝特的形象演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甘文平;惊奇的回归──《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9 黄立,白冰;走出阴霾——论《红字》中海丝特的形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俊杰;从《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65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