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

发布时间:2020-05-09 11:31
【摘要】: 安德烈·纪德,法国著名现代作家,他以其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其思想的复杂性,其所处社会背景的特殊性,而成为20世纪初法国文坛的精神领袖。纪德的文风既富于“感官的富丽”又富于“理性的热烈”(卞之琳语),反映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上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他辛辣地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和狭隘,渴望用“藐视道德”的方式去冲破宗教对人性的压抑,无比欢悦地投身自然的怀抱,回归最本初的人性,全身心地沉浸在感官的愉悦之中;另一方面,他并不放弃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在肉体的盛宴之后,他真诚地渴望越过人间教会而与基督直接对话。一直以来,纪德对传统道德和宗教的颠覆与反叛,使他在批评家笔下获得了一个勇敢的“背德者”形象。可是,这并不是纪德的全部,《浪子回家》、《扫罗》、《拔示巴》、《窄门》等篇章,却或多或少地以圣经故事作为其创作的源泉,这也许正反映了纪德深藏于心的宗教情结。 诺思洛普·弗莱认为,原型就是象征,就是联想群或者反复出现的意象,这种原型批评理论被广泛引入作家和作品的解读之中,基于纪德所处的新教文化背景和文本中为数众多的圣经语汇,探讨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也许能为其复杂的宗教态度找到最好的注脚。 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圣经·创世纪》就是一部希伯来民族摆脱外族寻找自我的出走——回归之旅,《圣经》中的水意象、光意象和百合花意象,在纪德的作品中都被改造和重新建构,水的意象表示荡涤、救赎、新生;光的意象表示阐明、启发、澄澈;百合花的意象表示圣洁、忠贞、处女。纪德笔下的人物原型,如约伯、圣母玛丽亚和撒旦,是对《圣经》中原型人物的移植,并且赋予了这些原型人物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使这些原型人物的多重性格具有了多重变体。纪德对《圣经》U型叙事结构进行了借用和变形,并且对作品中出现的善恶二元情节原型进行了探讨。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纪德作品,我们发现纪德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只是一个渴望与基督对话的“基督的信徒”,而非“基督教的信徒”,他试图用人道主义去修建上帝和自由的人之间的桥梁。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5.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芸;;乱花渐欲迷人眼——冯至诗歌花意象的原型批评[J];成功(教育);2007年12期

2 肖娟;;简释弗莱的“整体性”[J];知识经济;2008年01期

3 万海洋;;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评析[J];作家;2008年12期

4 孙国江;;古代“桑女”文化原型的演变及其影响下的“秋胡戏妻”故事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孙宏新;;《百年孤独》中《圣经》原型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徐春寅;杨春卫;;从原型批评角度解析《在地铁站》的诗歌意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可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原型探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杨扬;;原型批评理论视野下的苏格拉底与耶稣形象之比较[J];学理论;2010年35期

9 张隆溪;;诸神的复活——神话与原型批评[J];读书;1983年06期

10 段炼;论原型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云;;连理枝考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彭安湘;;七十余年来高唐神女研究述评[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新书快递[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李久安;;略述孟姜女故事研究[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萌若;;《批评的解剖》与批评方法论问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舒宪;图腾批评与图腾文化[N];文艺报;2007年

2 朱栋霖;青光熠熠一把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张炯;评《文学理论向度研究》[N];文艺报;2009年

4 王光东 上海大学文学院;寻找“文学生命”的表达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一川;聚焦于文本的愉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北京语言大学 高旭东;说自己的话[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梁工;透视《圣经》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程继田;重建诗性文化的审美逻辑[N];太原日报;2006年

9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李子;追踪浪漫足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玉霞;中国当代言情小说女性原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黄琦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意识和原始情欲与近世白话小说的形态[D];复旦大学;2009年

7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9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玲;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D];湘潭大学;2008年

2 孙莹;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剖析东西方神话中的女神[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琛;威廉·福克纳的圣经情结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体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 李晓禺;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轨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黄麟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乔丽;现代人类的新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婵;论广告的原型批评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彩珍;曹文轩长篇小说中的成人仪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永春;创造美国神话·寻求华裔身份[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陈丽;福克纳小说中的神话原型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6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6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