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霄霄;;骑士精神的没落与小人物的崛起——从《小癞子》看16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唐玉娟;;社会转型中的人文反思——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3 黄巧;;《麦田里的守望者》独特的语言风格[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胡俐;;彷徨的心——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李丹;赖玮;;论《小癞子》的叙事结构及其叙事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6 余樟亚;;从“出走”到“顿悟”——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策略与主题的统一[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繁华(评论家);中国式的“流浪汉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的女儿为父写传[N];文学报;2000年
3 张黎;一场肮脏战争的见证人和受害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郭敬明;像狗尾巴一样晃悠的青春[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吴秉杰;仿时尚写作[N];文艺报;2005年
6 解玺璋;先锋文学的末路与新生[N];北京日报;2004年
7 张懿红;经济时代的尤利西斯:风马的个性化写作[N];文学报;2006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再掀“麦田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采访人:法国《快报》记者 受访人:米兰·昆德拉;人永远都是流亡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漂泊的灵魂[N];新疆日报(汉);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巧欢;《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静宜;流浪汉小说的发展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新突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彩茜;新时期新疆流浪汉小说论[D];兰州大学;2011年
4 黄雁鑫;《麦田里的守望者》与禅宗思想[D];浙江大学;2003年
5 曾祥益;《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禅学痕迹[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王晓云;论流浪汉小说的历史嬗变与艺术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王荣富;《麦田里的守望者》——现代荒原中的逃避与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龙森祥;抗争中的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丝丝;索尔·贝娄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甘金萍;解读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语言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5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