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建:《白虎》中的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望;一个革命家庭与“反革命”家庭的恩恩怨怨[J];湖南档案;2000年01期
2 张欢;陈薇;;吴木兰 我很幸福[J];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14期
3 东方浩;;在江南木兰第一村(组诗)[J];野草;2007年05期
4 徐长春;;意义的多方位表达——从《天浴》到《实尾岛》[J];电影文学;2008年05期
5 彭树涛;;美国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之母朱木兰的故事[J];档案春秋;2009年02期
6 伍立杨;美丽的凄怆——读红云的《木兰舟》[J];名作欣赏;1993年02期
7 陆扬;;学习与幽灵共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8 程福菊;;姚木兰的说服能力——观电视剧《京华烟云》一得[J];阅读与写作;2009年08期
9 李祥林;“木兰”情结、性别假面及其他[J];福建艺术;1999年05期
10 夏小燕;成功化妆的战斗者——评花木兰及动画电影《花木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耕;;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的幽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2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党蓁;;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探讨——以木兰天池生态旅游景区为例[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霍跃红;;回归翻译伦理: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兆育;;厌胜钱“木兰水涨”及其时代背景[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龙海;;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闫文芳;;解构主义建筑与我国和谐社会相悖[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谭晓丽;;韦努蒂的解构翻译思想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就商丘市首届“十佳木兰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市妇联负责人答记者问[N];商丘日报;2009年
2 记者 刘建谠;木兰文化助推虞城经济发展[N];商丘日报;2009年
3 田杰 蔡金和 邋;沈阳“木兰”欲为股民争权益[N];工人日报;2003年
4 杨玉铭;木兰花开准格尔[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记者 邵涌河;木兰社区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N];赤峰日报;2009年
6 邵启亮 朱涛;远学历代英雄 近学身边榜样[N];解放军报;2010年
7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走遍中国 走到商丘[N];商丘日报;2010年
9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10 湖南省林科院 尹维万;木兰采种 按“图”索“骥”[N];湖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寻阳;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7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飞;解构与重建:《白虎》中的身份认同[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小慧;解构主义解读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D];厦门大学;2007年
3 涂志琴;身份的诉求[D];南昌大学;2006年
4 魏清光;语境与文学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5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智姣;创造性误读:一种解构主义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丽静;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译作的地位[D];重庆大学;2003年
8 张珏;从诗歌翻译看译者主体性[D];河海大学;2007年
9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7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