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春香;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彭静,郑佩伟,张景玲;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死亡诗[J];职大学报;2005年01期
3 董洪川;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刘金源;狄金森教授再次来华讲学[J];世界历史;1995年02期
5 董洪川;艾米莉·狄金森与美国现代派诗歌[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王好强;;静观灵魂——爱米莉·狄金森和她的诗歌创作[J];译林;2008年02期
7 张靖;如歌的行板──狄金森与席慕蓉诗歌比较[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2期
8 朱曼华;美国杰出的女诗人狄金森[J];译林;1988年03期
9 贺萍;寂寞中放歌——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主题浅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春;;狄金森式的宁静[J];诗潮;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小香;;无名的狄金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段兆麟;;以竹林为主题休闲农场经营管理[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主题:“The Global World and China's Media Environment”[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刘倩琦;葛永军;吴昊;;科技信息多维概念模型的建立[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7 龙扬志;;叙事性·生命体验·诗意生成——读李小洛组诗《孤独书》[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利;廖闻剑;彭艳兵;;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许金玲;;人才是文昌发展的主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庆云;孤独是迷人的[N];文汇报;2002年
2 刘庆云;孤独是件困难的事[N];中国保险报;2002年
3 李泗维;艾米莉·狄金森 秘密日记疑云丛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朱莉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以袭人的寂寞传达诗歌的魅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曹玉松;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N];中煤地质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章国斌;全国旅交会唱响红色主题[N];江南游报;2005年
8 殊逊;“网络与书”提倡主题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早报记者 乐琰;“主题”开发再掀投资潮[N];东方早报;2005年
10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购物中心初尝“层层主题文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娥;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3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金文宁;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6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焱;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彦;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和平;狄金森诗歌汉译中的意义流变[D];北京大学;2012年
4 赵静;一个自由奔走的灵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姗;解读艾米丽·狄金森死亡诗歌中信仰的转变[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陈昌丽;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周延”的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袁媛;惠特曼与狄金森诗作中的“美国精神”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贺娜;原型理论解读分析艾米丽·狄金森的内心世界[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向荣;艾米莉·狄金森——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琼贤;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生态解读[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