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5:23
【摘要】: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文字细腻精美,故事精巧曲折。这部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表现了“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菲茨杰拉德杰出的才华和写作技巧。《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T.S.艾略特极为推崇《了不起的盖茨比》,称“这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所迈出的第一步”。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经常流露出浓郁的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和风格。他对世界的观察是细腻的诗人式的,往往能在普通的场景中发现动人心魄的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诗意不在于表面的诗化的语言,而是在于他的整个感受方式是诗歌式的,他有着卓越的诗人才会有的那种抽象能力。他的作品风格给人印象深刻,书中的细节描写常引起读者共鸣,动人心弦。联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本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小说进行了探讨。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简介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的相关背景及将用于分析所运用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应用Geoffrey N.Leech and Michael H.Short的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来研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包括四大范畴:词汇范畴,语法范畴,修辞范畴,语境与衔接。根据这几大范畴,文本能够被系统地评价。首先,在词汇方面,我们研究菲茨杰拉德的形容词的使用。其次,在语法方面,我们进一步讨论否定引起的效果及句子结构。再次,修辞方面,我们讨论象征和讽刺及其带来的效果。最后,在语境与衔接方面,意象及象征的不断重现使整本小说行文紧凑。 第三章讨论小说的叙述结构。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叙述结构至少从三方面提升了小说的主题:实际顺序,时间的处置,叙述者。 第四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试图从文体学这一角度出发来理解和欣赏作品,并希望以此有助于更好地欣赏类似风格的文本。通过描写和分析作者选择的语言成分及其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品;;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的《雪夜林边驻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申丹;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3 俞东明!310013杭州市浙大求是新村17幢703室;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诗歌、戏剧和散文小说语言探析》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4 曹彦;文学文体学与文体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杨薇薇;田昆;;文体学视野下的《厄舍古屋的倒塌》[J];长城;2009年04期

6 王品;;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的《雪夜林边驻脚》[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洪溪珧;;文学文体学管窥下小说中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J];前沿;2010年04期

8 王守元;;试谈文学文体学练习设计比较法[J];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01期

9 申丹;从劳治和米勒的重复模式看西方小说文体学的局限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张传真;张德禄;;文体学诸学说的研究重点、范围和出发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段兆麟;;以竹林为主题休闲农场经营管理[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主题:“The Global World and China's Media Environment”[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刘倩琦;葛永军;吴昊;;科技信息多维概念模型的建立[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6 赵利;廖闻剑;彭艳兵;;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金玲;;人才是文昌发展的主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盛韬;吴丽辉;于满泉;潘文锋;余智华;王斌;程学旗;;主题Web信息采集的研究与设计[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章国斌;全国旅交会唱响红色主题[N];江南游报;2005年

3 曹玉松;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N];中煤地质报;2005年

4 殊逊;“网络与书”提倡主题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乐琰;“主题”开发再掀投资潮[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购物中心初尝“层层主题文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沙建国 董克菊;最佳主题党日:帮民富 暖民心[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记者 黄景莉 夏水夫;长三角16城市行谋划房贷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江晓明 通讯员 崔超文;鲜明主题记录成长历程[N];中山日报;2005年

10 洪和胜;我市拉开科普日活动帷幕[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园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谢柳春;从文体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D];福州大学;2006年

3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静;张祜纪游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迟海;论宋词中的“悲秋”与“士不遇”主题(北宋篇)[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良彬;从浅唱低吟到泛着阵痛的独语[D];西南大学;2007年

7 彭颖;艺术的纸[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侯冠华;产品形象在家电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旭军;深刻广博的主题 新颖独到的手法[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