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维娜;;精神分析理论视野下的《兔子四部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2 安利利;;弗洛伊德的镜像化存在——之浅析电影中渗透的精神分析理论[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 吴永红;;乔·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海红;;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抑郁症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5 张文静;;对《红与黑》的拉康式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6 吴秀莲;;性别差异的伦理学——伊瑞格瑞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研究[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7 付少武;田崇雪;;“傻子”原型的精神分析——以郭靖、阿甘、许三多等为考察对象[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孙柏;;希区柯克的应答——但要去问齐泽克[J];艺术评论;2011年08期
9 陈琳娜;;试从《荒原狼》中的原型意象浅析其现代意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罗德琼;;解读《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三蓉;;人格与道德心理:儒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白云霞;;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现代初期文化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山奎;;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泳海;;3(1/2)—5(1/2)岁儿童性别偏爱的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朱晓慧;;精神分析视域中的阿尔都塞[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王丁风;;消费心理与购销行为[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裴学进;;冲动与习惯控制障碍形成机理的心理学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裴学进;;冲动与习惯控制障碍形成机理的心理学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旭邋沈群;精神分析研究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袁海婴;给儿童富于人性的爱和尊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谭贵星;认识潜意识[N];健康报;2009年
4 汪智慧;都是手机惹的祸吗[N];健康报;2004年
5 书评人 唐纳;齐泽克还给你一把破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张弘;民主的价值与美貌的诱惑[N];北京日报;2004年
7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谭贵星;正经人为何做出“下流事”[N];健康报;2008年
8 王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人类为何会见鬼[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李晓白;唤醒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王宏维;为什么要“通过身体思考”[N];南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远超;“人之初”的精神图谱[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晶;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6 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雅玲;精神的追问[D];苏州大学;2007年
8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佟金丹;徐,
本文编号:2690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