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他们眼望上苍》叙述语言的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萍;;弘扬民族创新精神——谈惠特曼《草叶集》的创新诗篇[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2 汪顺来;;“小人”的大气——读海明威的《等待一整天》[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3 耿心;;浅析海明威的价值观念及在其短篇小说中的体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牛震;《红字》中关于原罪的主题及其象征手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马海英;;黑人形象在美国小说作品中的演变特征[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李丽琴;中国儒家文化与反犹太情结——庞德《诗章》读解[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冯霞;;家人的影子——评《榆树下的欲望》[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海莺;;An Analysis of Dickinson's poem[J];青春岁月;2011年20期
9 潘萌;;探析《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J];青年文学家;2009年10期
10 王佩;任静;;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邓萍;;一幅美之画卷,一曲爱之哀歌——《安娜贝尔·李》赏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3 陈研;;黑人女性寻求第三空间:《他们眼望上苍》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超;论《白鲸》中的死亡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飞;论《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里斯莫斯的异化与反异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邓荷;哈克的成长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静;论《紫色》中茜莉对身份的寻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媛媛;文化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燕;探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艺术[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4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