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德国悲剧精神[J];学习与探索;2017年04期
2 张江北;;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23期
3 刘佳佳;;浅析《日光流年》的苦难意识和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年07期
4 毛执剑;;探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年09期
5 马小朝;;论中西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玉雁;;中西民族悲剧精神的特征差异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邓宇英,郑周明;屈原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文化溯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何辉斌;论中西悲剧精神的根本区别[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9 刘生良;;《离骚》的悲剧精神[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宋嗣廉;朱鸿翔;;论司马迁“与民族共忏悔”的悲剧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佴荣本;;悲剧精神的民族品格[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2 王卫国;;启蒙的“战叫”——论《女神》的悲剧精神[A];郭沫若研究(第十二辑)[C];1998年
3 黎林;;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悲剧精神之差异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命运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逸尘;悲剧精神的审美超越[N];文艺报;2017年
2 于学剑;以艺术的方式表现悲剧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周文;艺术呼唤悲剧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彭公亮 熊元义;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庞进;苦难之源与悲剧精神[N];西安日报;2001年
6 解放军报社文化部编辑 傅强;悲剧意识的觉醒与悲剧精神的建构[N];中国艺术报;2017年
7 孙佳山;反法西斯题材如何绑定“主旋律”[N];团结报;2015年
8 周泉根;王兆胜近作《闲话林语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河北师范大学 王明好;浅析卢照邻诗作的悲剧精神[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10 傅光明;老舍的剧作[N];中国邮政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雒鹏翔;用音乐铸造的“悲剧精神”[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3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慧;叶芝戏剧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富天娇;朝鲜审美情感“恨”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燕;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燕红;悲剧精神[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马彦元;管虎电影艺术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4 刘孟晖;画布上的精神隐喻[D];云南艺术学院;2017年
5 陈筱忱;悲剧精神与希腊神话[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苏丹;试论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中的基督教义和悲剧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冬梅;抗争或毁灭[D];河北大学;2009年
8 赵淑英;元杂剧中复仇形象的悲剧精神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9 孟杨;《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悲剧精神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陈卫娟;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3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