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

发布时间:2020-07-05 22:53
【摘要】:我国学术界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尤其是对其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悲剧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是较欠缺的。20世纪中期,我国戴季陶的《日本论》和蒋百里的《日本人》是颇富有见解的著作,近20多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介绍日本茶道、花道、建筑等方面的著作。文学方面主要是翻译文学作品为主,也有少量的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出现。但是对于日本美学思想,尤其是把民族精神与悲剧美学联系起来的研究则较欠缺。西方学者对日本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的研究相比较之下,比我国学者的研究要广泛和深入得多。例如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和多种文化史中对日本民族精神、生活现象就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但是,很难发现他们对日本悲剧美学研究的著作。关于日本学者在悲剧美学方面的研究著作,中译本尚不多见。 本文研究的是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其中的悲剧精神对其悲剧性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所选择的是从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情死”——即“为爱而死”这一角度来展示日本民族悲剧精神的独特性。本课题的开拓性与创新性正在于此。这一研究可深化对于日本文化,尤其是悲剧性文学的研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方悲剧美学同西方的悲剧美学,乃至于中国悲剧美学与日本的悲剧美学的比较研究。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总结日本民族的基本的人生态度及其爱情观念。在特定的自然、风土、社会、文化宗教形态的影响下,日本民族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复合型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悲剧精神。即具有极端的两重性:富于矛盾,却可以调和;互相对立,却又可以融合。它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丑陋的一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时甚至是二律背反和绝对对立的。 其次,分析日本古代文学和历史材料中所提供的关于“情死”的悲剧性故事,分析其悲剧人物的类型和“情死”悲剧的基本特点:悲剧冲突的激烈、尖锐,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日本古代情死悲剧很少有大团圆式的结局,大都是以一方或双方的毁灭而终;日本古代情死悲剧既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也给人以物哀的美感。 最后,把日本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放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中,与传统的悲剧性作品相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的美学特征、审美意识、表现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德国悲剧精神[J];学习与探索;2017年04期

2 张江北;;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23期

3 刘佳佳;;浅析《日光流年》的苦难意识和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年07期

4 毛执剑;;探讨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年09期

5 马小朝;;论中西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玉雁;;中西民族悲剧精神的特征差异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邓宇英,郑周明;屈原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文化溯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何辉斌;论中西悲剧精神的根本区别[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9 刘生良;;《离骚》的悲剧精神[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宋嗣廉;朱鸿翔;;论司马迁“与民族共忏悔”的悲剧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佴荣本;;悲剧精神的民族品格[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2 王卫国;;启蒙的“战叫”——论《女神》的悲剧精神[A];郭沫若研究(第十二辑)[C];1998年

3 黎林;;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悲剧精神之差异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命运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逸尘;悲剧精神的审美超越[N];文艺报;2017年

2 于学剑;以艺术的方式表现悲剧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周文;艺术呼唤悲剧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彭公亮 熊元义;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庞进;苦难之源与悲剧精神[N];西安日报;2001年

6 解放军报社文化部编辑 傅强;悲剧意识的觉醒与悲剧精神的建构[N];中国艺术报;2017年

7 孙佳山;反法西斯题材如何绑定“主旋律”[N];团结报;2015年

8 周泉根;王兆胜近作《闲话林语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河北师范大学 王明好;浅析卢照邻诗作的悲剧精神[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10 傅光明;老舍的剧作[N];中国邮政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雒鹏翔;用音乐铸造的“悲剧精神”[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3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慧;叶芝戏剧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富天娇;朝鲜审美情感“恨”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燕;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燕红;悲剧精神[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马彦元;管虎电影艺术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4 刘孟晖;画布上的精神隐喻[D];云南艺术学院;2017年

5 陈筱忱;悲剧精神与希腊神话[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苏丹;试论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中的基督教义和悲剧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冬梅;抗争或毁灭[D];河北大学;2009年

8 赵淑英;元杂剧中复仇形象的悲剧精神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9 孟杨;《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悲剧精神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陈卫娟;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3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3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