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对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描写

发布时间:2020-08-01 11:07
【摘要】: 左拉·尼尔·赫斯顿作为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一度被人遗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批评的高潮中,她才被重新挖掘出来。《她们眼望上苍》写于1937年,是赫斯顿的代表作。小说围绕女主人公——珍妮与她三任丈夫的关系展开,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她们眼望上苍》常因为这看似爱情小说的简单情节,被指责为脱离社会责任感,甚至被同时期的黑人作家认为是赫斯顿向白人社会妥协、示好的作品。 随着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赫斯顿作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她们眼望上苍》也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经典、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和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的作品。它不再是一部平淡无奇的浪漫的爱情小说,它或作为一部女性主义的成长教育小说被女性主义作家、评论家所推崇,或被视为一部揭露种族主义的小说而倍受黑人作家、种族主义评论家的青睐。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将小说的女性主义意识和种族主义意识割裂开来。 本文运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分析证明了,赫斯顿在《她们眼望上苍》中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揭示了蕴藏在小说中的深刻主题——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对黑人女性的双重压迫。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黑人女性珍妮在承受性别、种族双重歧视下对精神启蒙的追寻和寻找自我的过程。 由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女性作家的艰难处境,赫斯顿不得不采用比较隐蔽、巧妙的写作技巧来掩饰小说的主题:倒叙的叙事结构;鲜活的黑人口语及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交叉使用;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的融合,以及多含义的象征的巧妙运用。这些富有特色的叙事策略不仅与小说深刻的主题相得益彰,还丰富了小说的研究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晴;;增强语言敏感性 避免英语中的歧视语言[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金龙英;;《紫颜色》中的妇女主义理想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赵莉;;黑人女性的困境和解放——艾丽丝·沃克《紫色》主题浅析[J];作家;2011年16期

4 朱春燕;杨雪梅;;美国英语语言中的政治正确现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4期

5 杨才英;;浅议英语中歧视性语言[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亚丽;;谁杀死了德西蕾?——从种族和性别双重视角解读《德西蕾的孩子》[J];国外文学;2009年01期

7 李宏;;康拉德的有色女性观[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8 刘沥;;唱响在绝境中奋起的歌——简评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囚鸟为何歌唱》[J];文教资料;2006年30期

9 齐倩凤;;歧视酿悲剧《最蓝的眼睛》悲剧根源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10 吴绢;;美国大学里的“打死也不说”[J];学习博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吉生;;非洲国家为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而努力[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2 段满福;;英语性别歧视现象极其原因探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程胜利;刘艳艳;;从招聘广告透视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郑家馨;;中国与南非的早期关系[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5 范闽;;我国信息业的性别工资差距[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鸿英;;媒介全球化中的文化传播:中国广告的理解与偏见[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施光;;《古兰经》——蕴涵着性别歧视观念的伊斯兰经典[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洁玉;;期待与失望——解读艾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仁君;歧视的代价[N];海南日报;2007年

2 郭爱妹;“性别歧视”新解[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蒋毅;职场女性何时告别性别歧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刘效仁;应从法律源头消除退休性别歧视[N];人民代表报;2005年

5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小学课本中的性别歧视[N];南方日报;2005年

6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无意识”的性别歧视[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任秋凌;这也是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高爽;女大学生择业遭遇性别歧视[N];辽宁日报;2003年

9 谭静;应从制度上解决就业性别歧视行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江夏;性别歧视何时了[N];自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4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方红;“完整生存”[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yN;解读《灶神之妻》[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莹;黑暗中的光明[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春桥;《析评法语中的性别歧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冬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6 彭英;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剖析——批评语言学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国霞;美国肯定性行动:历史演变与争论[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8 史李梅;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9 刘园园;我国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夏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7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77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