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月都是礼拜天》与《红字》的互文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伟;;解读厄普代克作品中神话元素的运用[J];长城;2011年08期
2 陈东;;《红字》中的中介新娘原型赏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丽丽;;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红字》[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李钰铮;;人性的升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红字》中海丝特的成长经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5 邹德芳;邹雯;;追求在自然中的解放——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薛伟;;马人客戎与《马人》主人公卡德威尔[J];世界文化;2011年07期
7 赵文琼;;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红字》中的人物形象[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8 刘慧;王晓燕;;论《红字》中的表现主义特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哈旭娴;;厄普代克作品中的电影叙事[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10 田昌景;;解构主义观照下《红字》中女权意识萌动之分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英;;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红字》的三个中文译本[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4 彭思嘉;;逃避与追寻——论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之“跑”的双重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朗;厄普代克的三大秘密[N];深圳商报;2003年
2 邹海仑;厄普代克《早期故事集:1953-1975》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记者 康慨;厄普代克的劲笔[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匡咏梅 《世界文学》编辑;爱,小口小口舔[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钱程;约翰·厄普代克与艺术的不解之缘[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毛尖;和兔子一起完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赵松;一个漂亮但无脑的男人[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祝朝伟;居然有这样翻译的“红字”[N];光明日报;2002年
9 邱华栋;约翰·厄普代克写作的三大秘密[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胡;厄普代克旧作获福克纳奖[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靳涵身;重写与颠覆—约翰·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鹤鸣;戏仿视角下的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D];兰州大学;2010年
2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若白;厄普代克《兔子,跑吧》评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周莎莎;论约翰·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暨南大学;2010年
5 龚超;无尽的《红字》[D];苏州大学;2010年
6 田新科;论约翰·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探寻[D];河北大学;2009年
7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谷婷婷;由对立到融合—厄普代克小说中的宗教主题探讨[D];安徽大学;2004年
9 邵光学;约翰·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涛;生态批评视域下霍桑的《红字》解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7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7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