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戈尔丁小说创作中的荒诞意识

发布时间:2020-08-02 14:13
【摘要】:1983年,威廉·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以“深沉的暧昧与复杂性”以及对当今世界人类境况的高度关注而著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小说创作的研究还是局限于“情节-人物-主题”式的直线批评模式中,而从总体上考察是何种因素成就了作者这一问题,却鲜有人问津。本论文就是试图从回答这个问题入手,认为文本价值评判的标准不在于它分化成的阐释结果的多少,而是成就这种结果的精神内蕴。提出戈尔丁小说的终极价值之所在就是作者所赋予作品的强烈的荒诞意识,从而对戈尔丁的小说创作做一个简要的总评。 论文由引言荒诞概念的界定戈尔丁荒诞意识的形成作者荒诞意识于文本中的表现方式及其实质荒诞意识观照下艺术手法的运用戈尔丁荒诞叙事文本所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结语七部分构成。其中,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戈尔丁的盛誉其作品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荒诞。对“荒诞”一词基本内涵的界定是本论文展开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荒诞溯源、荒诞与怪诞、荒诞定位的讨论明确:荒诞是一个审美概念,它是指事物或形式反常的、不合理的状态,它背离自然的可能性,却不背离内在的可能性,它应该成为美学关注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高度把握和反映了人类生存境遇的荒谬性、不合理性,颠覆了人类既有的审美话语结构模式,经由对传统审美价值观的颠覆到在巨大的荒诞中把持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最终实现审美愉悦。 第二章,作者荒诞意识的形成。荒诞感作为一种主体体验是不具有普适性的,它因个体认识的差异分化成为不同的形式。本部分主要指出,荒诞这一概念式的个体体验在戈尔丁这里就集中地表现为对悖谬传统价值观的“人内心的黑暗”的关注及对笼罩了阴影的世界所怀有的种种恐惧。戈尔丁的这种感受,表明了英国以至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传统的破产,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文坛的一种相当普遍的心态。戈尔丁试图通过小说创作,让读者体验到他所理解的荒诞:传统意义上的人和人类本身的存在、人类的理性以及人的本能欲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前景都成了陌生化的面对。从而使读者与他一道感悟这种产生于个体与社会分离状态中的荒诞感,以求见异思变。 第三章,作家荒诞意识于文本中的表现方式及其实质。包括心理失序下的个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宁;;方方小说中的灰色幽默与荒诞意识[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朱倩;卢璐;;《蝇王》与《罗生门》主题比较[J];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3 苏南;;为什么戈尔丁选择英国小孩当《蝇王》得主人公?[J];神州;2011年14期

4 张悦;陈惠良;;由小说《蝇王》论人性异化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5 于振飞;;《蝇王》中的伦理困惑[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6 雷明珍;;戈尔丁晚期作品的叙事艺术[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7 高俊利;;是什么导致了《蝇王》中文明社会的崩溃?——论酒神——日神二元对立说的不足[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8 ;艺术家档案 张君钢+李洁[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9 杨莉莉;;为当代艺术的图像和为摄影的图像——《摄影馆》丛书评述[J];美苑;2011年04期

10 陈中秋;;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蝇王》的象征艺术[J];名作欣赏;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崇秀全;;死亡与摄影[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何怀远;;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方法与防范社会矛盾的风险放大[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魏颖超;;论威廉·戈尔丁笔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也退;消解戈尔丁[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贺绍俊;“文学湘军五少将”的硬汉精神[N];文艺报;2007年

3 士曾;塔尖,无从攀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庞之浩;太空大厦三居民[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张和龙;《大海》——艺术的胜利[N];文艺报;2006年

6 阮炜;回应多事的百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余华;在生命的深渊里建立生命的高潮[N];文学报;2007年

8 记者 吴伟农;教育托起美国航天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记者 吴伟农;人类登上火星不是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安武林(编辑);历险,是一种心灵的需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雁;威廉·戈尔丁后期小说的喜剧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涛;论戈尔丁小说创作中的荒诞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车怡;荒谬、荒芜、荒诞[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爽;“癫狂”中的清醒[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江斐;论戈尔丁小说中的哥特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巧玲;个人经验作为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马礼霞;论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荒诞意识[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莲妹;面对事实的失望和希望[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李琴;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及其《蝇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星光;《蝇王》的二元极化分析[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杨阳;建构一个神话:《蝇王》的神话模式[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7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