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洛丽塔》:纳博科夫美学观与艺术观的寓言阐释

发布时间:2020-08-21 23:26
【摘要】: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讲述了中年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的“宁芙”洛丽塔的畸恋故事。小说问世初期,引发了极大争议,不少人视之为淫秽作品。在将《洛丽塔》从低级色情的商业小说的定位中剥离开后,人们终于接受了《洛丽塔》属于严肃文学的事实。而近年来我国的批评界主要聚焦于其文体结构、叙事技巧、讽刺戏拟、文字游戏等形式层面,强调纳博科夫无以伦比的技艺;将其美学追求归入“人生悲剧”、“蝴蝶美学”和“时间与自由”中,也有人将其归入“后现代主义”。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洛丽塔》实质上拥有多重而开放的主题,对它的阐释完全可以是多层次的。 在这篇论文里,笔者试图从《洛丽塔》的“真实性”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中两个层面的“真实”,即“凡俗真实”与“诗性真实”,来解读小说中的悲剧人物极其人物关系在高潮部分的冲突。《洛丽塔》用其特有的、含蓄的方式,揭示出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并试图通过亨伯特带有艺术家气质的某种“冥想”,来寻觅令现代人的灵魂重获自由的方式。从这个层面而言,《洛丽塔》可称作纳博科夫之美学观、艺术观作用于人生,作用于“救赎”的寓言阐释。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廓清纳博科夫的“真实观”。第二部分从“凡俗真实”的意义上解读小说。第三部分从“诗性真实”的意义上解读小说,分析悲剧《洛丽塔》中各人物形象的本质。第四部分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延伸,以人物冲突为悲剧审美焦点,解读小说的三个高潮。第五、六部分,探讨纳博科夫的美学观、艺术观,并论证小说《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对自己美学观、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霞;走向后现代主义[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秀芬;从后现代语境看《洛丽塔》的“不确定性”特征[D];南昌大学;2007年

3 王琼;真作假时假亦真[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9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99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