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霍桑《红字》中的双面人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8 21:20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创立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更是受到众人的瞩目,本文试图以《红字》为文本,结合作家生活的十九世纪美国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的大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小背景,探索霍桑小说的魅力所在及霍桑小说在中国的影响。文章同时还分析了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奇林渥斯这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双面性人格,并从人物形象的双面性艺术表现和叙事手段方面进行描述,表现了当时人们独特的矛盾和困惑。 霍桑的小说有其深厚的社会、宗教和哲学背景,即使在新的世纪里仍然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以利于霍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霍桑创作的时代和霍桑研究的概况
    第一节 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 作者的人生
    第三节 霍桑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第二章 双面人形象的社会和思想特征
    第一节 总述
    第二节 善良宽厚的罪人——海斯特
    第三节 忏悔的布道者——丁梅斯代尔
    第四节 复仇的医生——奇林渥斯
第三章 双面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特征
    第一节 双面性的艺术表现
    第二节 双面形象刻画的叙事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汪艾文;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样升起》主题的揭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王平;《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洪增流,徐海云;《好人难寻》——一种结构主义的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葆华;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8 梁洪兰;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风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赵志立;;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4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5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6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君;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子章;英语习语的特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骆贤凤;时代的镜子——论海明威的思想发展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5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俊杰;从《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占军;永恒的眷恋——析罗伯特·费洛斯特的新英格兰诗歌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2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32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