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谐之歌:《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读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王文惠;曾敏;;追寻生命和谐的精神家园——《又来了·爱情》的生态伦理启迪[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3 王文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简·爱》的重新读解[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4 王文惠;陈春生;;《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严晓慧;;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沈长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张淑军;;分析“分界线”在《啊,拓荒者》中的寓意和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周铭;;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3 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4 王文惠;张秀丹;;从被压迫者到压迫者——论《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兼及相关问题[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孟鑫;国内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七个流派的评介[J];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6 王文惠;;《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7 朱新福;;弗里曼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初探[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文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简·爱》的重新读解[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9 赵晶辉;;英美及中国多丽丝·莱辛研究中的“空间”问题[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潘启雯;;诠释边缘人的命运与爱情——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J];阅读与写作;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桂林;;相似与共鸣:女性主义与生态学联姻的内在依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杜洪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读《紫色》[J];文教资料;2008年03期
3 周香花;;《南方与北方》:冲突与解构[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唐建南;李素杰;;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毒木圣经》[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5 高速平;王成云;;论《觉醒》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J];电影文学;2010年11期
6 李秋霞;;生态女性主义光芒下的《金色笔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孙红元;;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与女性身份的批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刘兵;曹南燕;;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看中国的“天人合一”[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1期
9 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枝奇葩[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4期
10 蔡红玉;姬振亭;靳相茹;;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简·爱》[J];大家;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2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萨晓丽;论威廉·S·巴勒斯文本中的反控制和意识的拓展[D];厦门大学;2007年
9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荆子蕴;多丽丝·莱辛《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南大学;2010年
3 刘宏博;《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伟伟;《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莹;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安徽大学;2010年
6 梁艳;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慧;《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湘潭大学;2008年
8 王晓丽;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孔华娟;杰克·伦敦动物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D];中北大学;2011年
10 束佳;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6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3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