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性书写与庶民的生死观——以深泽七郎『笛吹川』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0-14 04:54
深泽七郎的『笛吹川』写了日本战国群雄争霸背景下底层庶民的生死与情感。小说引发的"笛吹川论争"体现了战后日本社会转型期中在文学功能评价问题上的分歧。与主要作家自我的日本近代文学不同,『笛吹川』的特征在于"即物性"——完全基于庶民视点展开叙事,呈现其真实生存状态。庶民执着于现世,认为死亡并非终结,生命通过"转生"延续。其时间结构是环形的,更加贴近自然。深泽七郎的即物性创作扩展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内涵。
【文章目录】:
引言
1 小说与“笛吹川论争”
2 即物写实与庶民的生死观
3 基于庶民生活真实的时间叙事
4 结语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40212
【文章目录】:
引言
1 小说与“笛吹川论争”
2 即物写实与庶民的生死观
3 基于庶民生活真实的时间叙事
4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荣胜;;谈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J];作家;2011年15期
2 刘燕;;也论围绕深泽七郎作品的日本文学之“寻根”批判[J];语文学刊;2011年23期
3 陈明生;;兴趣·情感·意志[J];语文学习;1991年07期
4 张景荣;;对《楢山节考》中人物宿命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2年23期
5 孙艳青;;弃老的悲凉之歌——对《樽山节考》山歌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伊兰;论深泽七郎文学作品中的庶民像[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0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