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卡夫卡阐释的叙事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0-10-14 08:52
   卡夫卡的阐释史上主要存在着五种不同派别的阐释: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分析学、存在主义、社会主义阵营批判等。这五种阐释模式各自盛行的时候虽有先后,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各自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各自借鉴。在论文的第一章,笔者对卡夫卡的阐释史进行了基本的梳理,指出了每一种阐释出产生的时代背景。论文的第二章在梳理卡夫卡阐释史的基础上,分别选取卡夫卡阐释史上五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通过分析这五篇评论文章各自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信息的选择控制,来论证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信息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评论写作的叙事性。第三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笔者关于文学评论写作具有叙事性的观点。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21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语
第一章 关于卡夫卡的五种阐释
第二章 卡夫卡阐释的叙事性
    一、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与意识形态
    二、视角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 总结
    一、二元叙事结构双方之间的关系
    二、视角
参考文献
后记
详细摘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丽梅;;谢默斯·希尼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90年代新诗写作的影响[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2 西村;;叙事性的另一双眼睛[J];星星诗刊;2011年08期

3 朱思虎;;表意的焦虑——文学性思维的价值祛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史春香;;论贺铸词的叙事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张建亮;;歧义的动画纪录片与纪录片意识形态运动[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6 黄科安;;域外资源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之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7期

7 冯雅静;;浅析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8 刘少杰;;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9 孙漫;;“赵树理方向”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10 Wilferd A.Peterson;小狐;;我们的尊严[J];疯狂英语(中学版);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娜;卡夫卡阐释的叙事性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5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谭志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韩国华;美国报纸上中国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雯;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丽君;大众语篇中的潜在意识形态[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0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0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