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与灭:试分析小说《浮生如梦》中主人公的心理错位
发布时间:2020-10-14 10:1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产作家。她擅长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并结合心理现实和超现实的创作手法,来反映复杂的美国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其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在巨大的社会或精神压力下痛苦地挣扎。《浮生如梦》是欧茨迄今为止创作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该作品以历史人物(即演员玛丽莲·梦露)为基础,围绕诺玛·珍的事业、婚姻,家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虚构了其短暂的一生,展现了她在追寻理想化的事业、婚姻和家庭过程中的幻与灭。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女主人公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到50年代后期,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弱小人物,面临家庭、经济、社会等多重压力和困境,历经艰难和屈辱,苦苦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希冀在精神上求得安慰的心路历程。 本文借助于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分析小说《浮生如梦》,探讨诺玛·珍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幻灭主题以及揭示欧茨作品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索。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首先概述了欧茨的作品及其特点,然后对小说《浮生如梦》作了进一步的文献综述。基于作品主人公面临生存困境时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论文作者提出以埃里希·弗罗姆的异化理论为切入点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分析主人公对家庭情结和社会生活的困顿,来揭示造成其异化心理和个人悲剧的原因。 第一章是异化概念的引入和阐释。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双重属性和现代人的异化。第二节一方面分析了弗罗姆关于人的生存的二律背反,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属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另一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弗罗姆发展了异化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第三节是作为异化的表现形式—心理错位的概念引入。 第二章论述了诺玛·珍在寻求理想家庭过程中痛苦挣扎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女时代的主人公追寻母爱,以及与生母、养母相处和在孤儿院里等待领养时的迷茫。第二阶段是其成年期,主人公分别经历了三次不同的婚姻。与理想化的婚姻相比,不幸的婚姻带给主人公的不仅仅是痛苦,而且使她陷入理想婚姻的幻想中难以自拔,这恰好反映了她对家庭情结的执着,而这种执着正是导致其心理错位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阶段,受家庭情结和恋父情结的双重影响,诺玛·珍强烈渴望拥有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因此,她短暂的一生也就是无意识地追求精神父亲的一生。由于渴望得到父爱而无法满足,主人公移情于她周围的男人尤其是她的三任丈夫,以期得到补偿。恋父情结的后果导致了她越寄希望于移情之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就越大,幻灭感就越深。“父亲来信”的真相也粉碎了其父女团聚的美好愿望。 第三章是主人公异化和心理错位主题的戏剧化再现。本章分析了主人公在社会生活中的痛苦挣扎和幻灭。不幸的家庭使得诺玛·珍自小就沉迷于“灰姑娘”的故事:王子拯救了一个普通女孩脱离苦海和继母的虐待,两人喜结良缘。诺玛·珍同样渴望像灰姑娘一样得到救赎并成为公主。但这毕竟是她的错觉,而她也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些许安慰。诺玛·珍确实在不同的生活阶段遇到过几位“黑王子”:为她拍摄裸体照片而大发横财的摄影师奥托;引诱并无情抛弃她的花花公子美国总统。他们不过想利用或玩弄她,而非拯救或帮助她摆脱困境。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和冲突使她再一次遭遇异化和心理错位,从而无法应对残酷的现实世界。 另外诺玛·珍在童年期的镜子阶段构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对她来说,这一阶段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形成了永远追求完美自我的意识。换言之,她从来没有把现实中的自我看作真正的自我,而要在镜子中或电影镜头前寻求完美的自我,从而迷失了自我。在她的脑海里有很多版本的自我:诺玛·珍,玛丽莲·梦露,要饭女,白公主,金发女演员等等。主人公思想被异化,不得不为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而挣扎于荒诞的现实世界。 主人公对严肃艺术的追求和性感电影角色之间的差异也是其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观众只需要和崇拜性感尤物玛丽莲·梦露,而从未听说过诺玛·珍。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扮演严肃角色还遭遇了空前的失败,这使得诺玛·珍陷入了巨大的心理危机。 结论部分总结了以上分析并指出了研究的意义。通过描写一位普通女孩在追求理想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幻与灭,孤独与心理异化,欧茨在其作品中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lienation and Dislocation: An Introduction
1.1 Marxist Concept of Man and Alienation
1.2 Fromm on Human Existence and Alienation
1.3 Alienation and Dislocation in Blonde
Chapter Two Struggling in Seeking Familial Life
2.1 Dilemma in Pursuit of Maternal Love
2.1.1 Confusion with Biological Mother
2.1.2 Confusion in Orphanage
2.1.3 Confusion with Foster Mother
2.2 Dilemma in Marital Life
2.2.1 The First Marriage
2.2.2 The Second Marriage
2.2.3 The Third Marriage
2.3 Puzzlement over Pursuit of Paternal Love
2.3.1 Electra Complex in Father-seeking
2.3.2 Transference in Father-seeking
2.3.3 Letters from “Father”
Chapter Three Struggling in Social Life
3.1 Delusion of Being Cinderella
3.1.1 “Cinderella”in Girlhood
3.1.2 “Cinderella”as Stardom
3.1.3 “Cinderella”with the President
3.2 Loss of Self: “Magic Friend”and “Marilyn”
3.3 Failure of Serious Pursuit in Career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0536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lienation and Dislocation: An Introduction
1.1 Marxist Concept of Man and Alienation
1.2 Fromm on Human Existence and Alienation
1.3 Alienation and Dislocation in Blonde
Chapter Two Struggling in Seeking Familial Life
2.1 Dilemma in Pursuit of Maternal Love
2.1.1 Confusion with Biological Mother
2.1.2 Confusion in Orphanage
2.1.3 Confusion with Foster Mother
2.2 Dilemma in Marital Life
2.2.1 The First Marriage
2.2.2 The Second Marriage
2.2.3 The Third Marriage
2.3 Puzzlement over Pursuit of Paternal Love
2.3.1 Electra Complex in Father-seeking
2.3.2 Transference in Father-seeking
2.3.3 Letters from “Father”
Chapter Three Struggling in Social Life
3.1 Delusion of Being Cinderella
3.1.1 “Cinderella”in Girlhood
3.1.2 “Cinderella”as Stardom
3.1.3 “Cinderella”with the President
3.2 Loss of Self: “Magic Friend”and “Marilyn”
3.3 Failure of Serious Pursuit in Career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义勤;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2840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