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古川柳的文艺精神

发布时间:2020-10-16 07:05
   本论文利用原文解读的研究方法,结合时代的文化氛围,考查研究了古川柳中所蕴含的文艺精神。此外,又重新考察了古川柳的精髓。 川柳的可笑不是为了让人发笑而故意制造出来的可笑。将并不是奇特少见的情景从平常考虑不到的角度来诗化,这种技巧才是川柳可笑的超群之处。“うがち”(一语道破)的主旨是把事物的表面撕破,挖出内核,将其本质取出来公诸于世。“うがち”(一语道破)是讽刺的实质,讽刺是“うがち”(一语道破)的外在表现。挖掘不出最本质的东西,单独的批评其表象,那么这种讽刺也是无力的。所以说,川柳的讽刺因川柳的「うがち(一语道破)」而存在并不过分。追求情欲并不是作川柳的目的,不如说是为了适应平民的兴趣爱好,表现滑稽诙谐才作情欲川柳的。而且青楼既然是町人的重要消费场所之一,描写青楼男女之事也是必然的。川柳作者的理念之一是赞美亲子情和孝顺行为,批判不孝顺行为。从这一点看,川柳并不是单纯的俏皮话,而是传播人情世故的好媒体。读了川柳的民情句笑过之后,读者仔细品味其中滋味,就会唤起对人际关系的正视,也会深深体会到人情的真髓。这也可以说是潜伏在川柳表面下的认真的一面。可以说忌讳露骨崇尚含蓄是日本国民性之一,将这世间之事毫不客气的揭露出来的川柳却与之相悖,是敏锐的观察人间生活,实事求是地创作出来的。川柳没有将现实美化或者理想化,只是如实的描写,这属于写实主义的文学立场。 通过分析描写当时封建的身份制度婚姻制度的川柳,可以看出町人的反抗不满和对于平等的憧憬。川柳中的反抗并不是暴风骤雨式地大骂武士阶级。这似乎是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招致文字狱,而努力将读者的同情和愤怒削减并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可笑上。然而町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嫖妓而去逛妓院,而是为了追求通过自己的金钱可以被当作一个人来尊重重视的这种感觉而去的。利用金钱可以使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精神生活双方都得到满足。清楚意识到这一点的町人们更加努力的去赚钱。为了在这个俗世活下去,町人们努力的去学习人情往来,积极地将自己沉浸在物质和精神享乐的世界中,使自己没有闲暇去顾及政治及身份,地位等问题,这难道不是故意麻痹自己,让自己主动放弃对政治的追求吗?这也是不好高骛远,努力让自己生活丰富起来的最现实的逃避吧。追溯日本文学史,可以明确的看出悲剧始终是日本文学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川柳也多少继承了这种基调。尽管继承了日本文学的悲剧精神,川柳作者们也尽力使面对残酷现实的读者们的哭喊最小化。但是川柳作者们并不是想丢弃悲剧精神,也并不是想要读者们忘记痛苦,而是想将这悲痛转化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直面残酷现实的人们从川柳中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气,能不再逃避,擦干眼中的泪水,以灿烂的笑容积极地生活下去,这也源于川柳的可笑。川柳是喜剧精神和悲剧精神对立有机的结合体,表面看来是看得见的笑脸,里面却是表面看不见的泪水。川柳的基调是悲剧这一点不能否认。从整体看来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川柳占了大多数,读了之后脸上浮现出苦涩的笑容,而心里却是悲凉的吧。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313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はじめに
第一章 川柳の歩み
    1.1 前句付けから川柳へ
    1.2 『俳風柳多留』と初代川柳
    1.3 古川柳と俳諧の区別
第二章 古川柳の特質
    2.1 古川柳のおかしみ
    2.2 古川柳のうがちと風刺
    2.3 古川柳の俗情
    2.4 古川柳の傍観的な態度
第三章 川柳の時代背景
    3.1 身分制度からの重圧
    3.2 町人の実力
第四章 古川柳における文芸精神
    4.1 古川柳に現れた反抗意識
    4.2 古川柳における別様の「逃離精神」
    4.3 古川柳の悲劇精神
おわりに
注釈
参考文献
謝辞
摘要
要旨
导师及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家良;;从科学与人文的博弈看文学的地位和意义[J];求索;2007年05期

2 袁济喜;诗兴鉴赏与中华文艺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谢伟;;弈之为艺——读何云波《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2期

4 吴青科;;论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方伟;;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在当下创作实践中的价值涵化[J];抗战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刘顺;;老、庄之“道”与文艺之“道”简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罗长春;;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韩乐;论法国大革命时期“拯救歌剧”的没落[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征稿启事[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2期

10 车书栋;文艺与时代一起前进——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1周年[J];文艺争鸣;199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秣;论古川柳的文艺精神[D];吉林大学;2009年

2 江涛;村落共同体的延续[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谢伟;虚实相生[D];中南大学;2007年

4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42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2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