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父权制的囚徒—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0-10-16 15:04
   本论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叶芝的文学成就、国内外对叶芝的研究状况、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20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爱尔兰阿贝剧院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在诸如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有傅浩对叶芝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研究,也有何宁对叶芝现代主义的研究;国外对叶芝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包括对其面具理论的研究、象征主义的研究、政治诗歌的研究、浪漫主义的研究以及神秘主义的研究。但在国内外众多的有关叶芝诗歌的研究中,对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始终没有真正深入下去。长久以来人们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关注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毛德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毛德女士的美貌以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和伤感为主。这种观点在本论文看来是片面的。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叶芝的诗歌。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在西方蓬勃发展,在文学领域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阅读模式,使我们能够从又一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文本。因此,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剖析叶芝的诗歌,使我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解读叶芝。 第二章讲述叶芝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叶芝的爱情经历对其女性塑造的影响。毋庸置疑,一个作者的人生经历、信仰以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通常对其文学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叶芝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白种人、一个男人、一个资产阶级、一个大英帝国的臣民,同时也是一个成名于英语写作的著名诗人,叶芝属于主流文学,所以叶芝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难免会下意识地遵循父权制的文化标准,把女性刻画成男性视野中想像的女性:在叶芝的个人经历中,他和毛德的失败的爱情也直接影响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他的诗歌中毛德的身影无处不在,如天真的少女、纯洁的天使直至受虐的海伦。总之,叶芝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他的失败的爱情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讨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女神形象。首先,通过对希腊女性神话的分析来说明女神描写并不全意味着对女性的崇拜而往往可能是一种对女性的否定。因为真正的女性崇拜应当关注女性权利的实现和确立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地位,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却被描写成与现实中的女性大相径庭。走进希腊神话,我们会发现神话中的男性诸神被赋予了很多权利,而女神的情况却非如此。希腊神话中主要有五个女神,其中三个是终生处女,而另外两个则遭受着种种不幸。因此,女神描写的背后所隐藏的并不是女性崇拜,而是对女性性欲的否定、对女性身体的厌恶,是对男性优越权的隐讳的重申。其次,通过对叶芝作品的分析来说明叶芝作品中的女神形象是带有父权制色彩的。年轻时候,叶芝是一个在理想化世界里寻求安慰、平静和鼓励的浪漫主义者。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把女性书写成高贵的女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叶芝几乎没有提及女神的外貌和对她们的感受。这些女性多为沉默的、“不在场”的女性,是被剥夺了话语权和主体性的女性。《他企求天堂的锦缎》这首诗歌给读者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是叶芝对完美女神的爱戴和赞颂,但如果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该诗,我们会发现整首诗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诗人的感受,文中几乎没有对女神的描写,女神是沉默的、“不在场”的,是没有话语权的、被客体化的,是根据男性价值观塑造出来的。总而言之,女神书写反映的是叶芝的父权制价值观。 第四章讨论叶芝中期作品中描写的可怕美人的女性形象。在叶芝的中期作品中把投身政治的女性描写成可怕的美人。他认为,女人生活的主题就是对男人的付出,参与政治就会把她们变成无情的冰冷的石头,全然破坏了她们美丽的外表和动听的嗓音。因为在父权制社会中,家庭才是女人生活的空间,化妆以取悦男人才是女人的本份,并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宣扬的是被动的奴性的女性而不是主动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女性,所以,女权运动每一次艰难的前进都会遭到无情的强烈的阻挠。在叶芝写作的年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她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写作和参加社会活动,来力争她们在家庭中、社会中的平等权。她们渴望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冲出传统文化对她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禁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坚持不懈的女权运动,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男性世界以及父权文化,男性们隐约地感到那个统治世界几千年的男性霸权的天堂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女权运动的必然性,但他们却不愿放弃这种传统的男性霸权的思维模式,在他们内心却依然幻想着能够重建昔日的乐园,因此,男性作家首当其冲担负起这个沉重的使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叶芝。正如伍尔芙曾指出的:以往没有任何一个年代像当今一样有如此强烈的性别意识。大英帝国博物馆内举不胜举的书写女性的男性经典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维护自身的话语权,男性必然会强调男性自身的价值以此抵制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在《1916复活节》出现的女性描写就被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父权制的烙印。 第五章讨论叶芝晚期作品中的被强奸的性奴隶的女性形象。强奸神话折射的是父权制的价值观,折射的是男性的统治地位和女性的被统治地位。在父权制社会,男性被视为暴力的、无所不能的、优越的诸神之神宙斯,而女性则被无情地抛进被动和受虐的悲惨境地。通过强奸,男性得以享乐,得以肯定自我,而全然不顾女性的感受。应该说叶芝写《丽达与天鹅》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当时国内沉闷的政治环境,为了唤起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然而这种政治抱负却是以女性的牺牲为代价的。该诗通过主动与被动、霸权与屈服的二元对立再现了宣扬男性霸权的父权制文化。 第六章总结了叶芝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创作,并讲述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叶芝三个时期诗歌中的三种女性形象,不论是女神、可怕美人还是性奴隶,都是男性视角中的女性,是父权制的囚徒。叶芝对女性的想像和书写无疑都带有男性化的烙印,这烙印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篡改了女性的本来面目,使她们成为男人崇拜、赞赏或贬抑、诋毁的对象。也就是说,女性在被客体化、对象化的同时,也被重塑了。这种重塑的动因和动力,是文化意识形态涌动的惯性以及心理的惰性。试想,这种男性文化服务于男性,赋予了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层面中的优越性和统治权,叶芝作为一个男人又如何能主动放弃呢?!尽管当今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社会对女性传统的看法根深蒂固,因此突围镜城必然要历经漫长和艰苦的斗争。叶芝是个复杂的诗人,他矛盾的民族身份、他所处的复杂社会背景和他对神秘哲学以及象征主义的热衷,使得读者很难给他的诗歌做出单一的判断。本论文并没有以偏概全的意思,而只是想从女性批评主义的角度来研读叶芝,以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解读叶芝,这是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所在,也是这篇论文的不足所在。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Literature Review
    1.2 Assumptions
    1.3 Methodology
    1.4 Contribution
Chapter Two Yeats' Experiences and His Creating of Images of Women
    2.1 A Poet of Male Canon
    2.2 The Social Influence
    2.3 The Relation with Maud Gonne
Chapter Three A Dream: Goddess in the Early Poetry
    3.1 Man-created Goddess in Greek Myth
    3.2 Goddess in Yeats' Poetry as Patriarchal Victim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A Terror: Terrible Beauty in the Mid-term Poetry
    4.1 Yeats' Patriarchal View on Women's Role
    4.2 "Easter 1916"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A Sexual Toy: Victim of Rape in His Late Poetry
    5.1 Patriarchal Concept Underlying in Rape Myths
    5.2 "Leda and the Swan"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Summary
    6.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傅浩;创造自我神话:叶芝作品中的互文[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2 黄海容;叶芝的象征主义及其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汤卫根;身居人境 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

4 黄海容,方汉泉;论叶芝的“现代浪漫主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李小均;感伤与超越——析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张力美[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张思齐;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抒情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许健;叶芝:魔法与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43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3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