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杜拉斯小说中的“中国情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0-10-18 01:33
   杜拉斯在她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三部“爱情自传写作”中,对法国女孩与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中国情人的书写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不同的形象,作者/叙述者对“中国情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本文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对这三个小说文本进行解读,认为“中国情人”是上述三个小说文本中共同塑造的重要的他者形象,在三部小说的人物体系中,“中国情人”处于主要甚至核心的地位。杜拉斯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出的这三部小说中,“中国情人”呈现了不同的形象,这一形象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中国情人”形象的创造也并非杜拉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通过她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想象——“社会集体想象物”描绘出来的,“中国情人”形象负载了法国社会对中国的集体想象。杜拉斯在对“中国情人”形象的塑造中,必然导致对自我民族的观照和透视,“中国情人”形象形成的同时伴随着创作主体自我形象的形成。而且,他者形象也是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杜拉斯在对“中国情人”形象的反复重构中也映现出了创作主体自我认知轨迹的演变。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65.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深化杜拉斯研究的一个理想视角
    1、杜拉斯小说研究的一个理想视角
    2、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创新点
二 "中国情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
    1、一个不断变化的异国"他者"形象
    2、这一形象又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
三 "中国情人"与法国社会对中国的集体想象
    1、"他者"形象与集体想象密不可分
    2、"中国情人"形象与法国社会的集体想象
四 "中国情人"的形象建构与创作主体的"自我言说"
    1、"他者"形象与"自我言说"的关系
    2、"中国情人"形象建构与杜拉斯的"自我言说"
五 "中国情人"形象的反复重构与创作主体的自我认知
    1、"中国情人"形象的美化与爱情叙述的罗曼蒂克化
    2、创作主体自我认知轨迹的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晞耘;一个形象的神话——从《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到《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845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5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