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第十二夜》透视当代欧美戏剧中女性主义的演变轨迹
【文章目录】:
一、早期将普及现代社会观念作为基本立足点
(一) 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 呼吁女性寻求人格独立
(二) 强调男女权利、身份的对等性, 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二、中期突出社会诉求的多样化表达
(一) 要求消除性别歧视, 聚焦制度保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差异性
(二) 标榜女性的革命性, 呼吁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取政治权利
三、目前探索社会远期发展的多元化结构
(一) 批判男权主导意识, 倡导跨越性别、种族、文化的生存观念
(二) 解析男女作为社会统一体的互补性, 传达开放、交融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芳;;《第十二夜》中父亲缺位后的失范世界[J];芒种;2013年22期
2 卢颖;;向女王致敬的《第十二夜》[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6期
3 张耀之;试谈《第十二夜》[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胡毅;;坚韧的命运挑战者与守护者——女性视角小析《第十二夜》[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2期
5 刘晓飞;;论《第十二夜》的狂欢化特征[J];文教资料;2009年26期
6 王宜君;;从恶作剧看《第十二夜》的喜剧性[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3期
7 李鸿泉;《第十二夜》的构筑艺术[J];语文学刊;1994年04期
8 韩朝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斗争——《第十二夜》中女性主义的言语行为分析[J];海外英语;2013年12期
9 张怀先;;新时期的普罗岱——《第十二夜》创作思想的深刻性[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闫春晶;;《第十二夜》中女扮男装手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第十二夜》中父亲缺位后的失范世界[D];南京大学;2011年
2 田洁;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反讽手法的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任静;论戏剧与社会生活的“流通”[D];河南大学;2013年
4 刘红;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反讽[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董丹丹;狂欢与颠覆[D];烟台大学;2013年
6 张素欣;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的女性主义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7 艾亚南;《女洗手间》中女性空间的阐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倩;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解读《欢乐之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许琪;《离岸》女性主义文体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杨迪;《绛红雪白的花瓣》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5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