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象研究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106
【文章目录】:
引言:
一、“自由”、“自然”的象征
二、作为象征体形成的美学原因
三、吉普赛女性形象的创作成因
四、“他者”身份选择的文化因素
五、形象变迁的文化意蕴
六、断想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耀卿;;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及特征[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2 毛灿月;;论读者意识与文本互动中的审美再创造[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2期
3 徐润润;论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想象[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刘静;;审美想象与汉诗英译的意象再造[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葛启进;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新探——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程群,潘显一;论道教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之异同[J];宗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7 黄竞;;论绘画中局部提示的造型技巧[J];艺海;2011年06期
8 朱克玲;;试论审美感受中的想象[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9 孙建章;论意境的审美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姜秋霞;审美想象与文学翻译的“等值阈”[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睿;5-6岁幼儿审美想象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雁劼;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集鹏;历史的空白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8年
4 何晓燕;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6年
5 齐锦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智能培养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霜;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建玮;论审美理论在中小学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8 朱玲;中专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观照[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雪芬;论小学艺术审美教育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段艳雪;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