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0 20:39
   索尔·贝娄是二十世纪文坛巨匠,1976年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贝娄一生创作颇丰,笔耕不辍,他的作品通过描写那些继承了古老犹太文化精髓,受过欧洲传统文化熏陶,而又接受了现代美国教育,生活在纷乱喧嚣的现代都市中的犹太知识分子,塑造出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 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美国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始终苦于找不到将两者结合的困惑之中。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代表了一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书中知识分子在美国这个异域“国家”中生存所遭遇的努力融入社会却明显感到被隔离的两难境地正是这一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之生活遭遇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为两个类别。一类知识分子坚持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理想,却不被社会现实所接受。他们享受着内心世界的清风傲骨,却要忍受现实世界人际交往以及个人发展的困境。另一类知识分子通过牺牲个人理想向社会现实作出妥协,而获得了所谓的成功——金钱、地位、荣誉。他们的生活虽然五光十色,遗憾的是在炫目的生活背后,他们的内心却始终在自我折磨。这两类知识分子各有所失,又各有所得。他们的得失之间,知识分子群体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两类知识分子的对比中逐渐清晰明了,读者也更加明晰地看清了功利社会中精神与理想的意义。 在功利社会中,单纯的知识享受,精神世界中孤寂的求索带来的只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迷失。现实世界中到处充满了物化的追求,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已经日渐淡化。贝娄的作品让我们正视这种彷徨和迷失,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时代,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等都在发生着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只有能够准确确认自己的内心信念与内在价值并将其放置于社会大环境下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验证,才能将其外化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这也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功利社会中摸索前行所应该找到的出口。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索尔·贝娄的生平及创作
第二章 作品简介及知识分子形象阐释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定义和内涵
    第二节 《只争朝夕》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只争朝夕》故事介绍
        二、《只争朝夕》中的孤独冷漠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三节 《洪堡的礼物》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洪堡的礼物》的介绍
        二、《洪堡的礼物》中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四节 《赫索格》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赫索格》的介绍
        二、《赫索格》中被隔绝于世界之外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三章 索尔·贝娄笔下知识分子的整体生存困境
    第一节 完美理想与冷峻现实的格格不入
    第二节 自身利益与知识分子道德的格格不入
第四章 索尔·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因
    第一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犹太知识分子身份上的孤独感
    第二节 功利社会中,知识分子价值认同上的迷失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嘉慧;;何谓知识分子 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到中国作家王蒙的《青狐》[J];上海文化;2011年05期

2 李晓娜;;后殖民语境下的知识分子和教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杨慧;;诗情与喧嚣:《洪堡的礼物》的叙述艺术[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4 曹曦颖;;试论《洪堡的礼物》中主人公的精神特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永明;士者何为[D];武汉大学;2008年

2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的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锁晓梅;张承志论[D];兰州大学;2007年

4 赵建红;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春兰;困境及摆脱困境的出路《洪堡的礼物》创作主题解读[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 李莹;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田露露;《洪堡的礼物》中叙事空间的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磊承;贝娄小说中的芝加哥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冬梅;从《洪堡的礼物》看索尔·贝娄的道德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7 郭薇华;从《自然变异》看纳丁·戈迪默的知识分子情怀[D];青岛大学;2009年

8 孟逸君;“我与你”关系:人类生存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一凡;索尔·贝娄的主人公[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温波;大众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媒体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2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62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