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与《火山情人》

发布时间:2020-11-05 03:03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学界一名活跃的学者,她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文艺评论、小说、哲学、文化等。国外对桑塔格的研究比较早且出了不少论文和专著,但是当下国内学界对桑塔格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对其小说的研究更是显得不足。新历史主义的问世,是伴随着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文化转向”而出现的“历史转向”。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社会文化思潮,对传统的历史观和历史题材的创作理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桑塔格顺应了这一趋势,开始致力于历史题材的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火山情人》和《在美国》就是她这方面的代表作。她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话语重新审视历史,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主义精神,从而开辟了广阔的艺术领域。本文在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并结合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我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两部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显示出作家在处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高超技术。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小说体现的多重主题,作家对历史进行了重构,拆解了传统的主流历史观,寄托了乌托邦理想;第二章具体考察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意识,并解构了男主人公的崇高形象,最终希望达到两性和谐的目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说的独特叙事手法,体现出作家对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结语部分总结了前面三章的观点,桑塔格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话语重新审视历史,表征历史,体现出鲜明的新历史主义精神。本文采取了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这两部作品各个方面。可以说,这样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桑塔格小说研究的空白。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小说主题分析
    第一节 历史场景的重新书写
        一、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社会风貌的再现
        二、历史叙述中的现实场景
    第二节 政治批判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三节 乌托邦理想——精神的救赎
        一、艺术乌托邦——审美的栖息地
        二、乌托邦社区的建立与解散——守望异国的世外桃源
第二章 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小说人物形象
    第一节 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历史
        一、为生存而奋斗——女性生存权的基本诉求
        二、从边缘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边缘性话语
        三、历史处境下的女性情爱观
    第二节 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一、失意的情感——丈夫身份的危机
        二、爱在边缘——情人身份的尴尬
    第三节 男女感情的最终归宿:两性和谐
第三章 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小说创作特色
    第一节 叙述视角的多重转换
    第二节 叙事策略的多样性
        一、叙述结构——时空的跨越性
        二、叙述手法:内心独白——精神世界的回望
        三、叙述形式:书信与日记——记载心灵的载体
    第三节 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
        一、人物形象生命意义的不确定性
        二、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作品类
    二、著作类
    三、论文类
    四、访谈录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华;;安克斯密特的历史主义更新论[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明明;;历史与文本的巧妙结合——对多可托罗《进军》的新历史主义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3 魏笑玲;陈惠良;;迷失的伦理与价值——《世界之都》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松;;南方世家的荣耀与危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5 苗园园;;《五号屠场》与历史共舞[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6 鲁素琴;;元帅市长的风采——《陈毅市长》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7 肖锦龙;;格林布拉特与新历史主义莎剧批评[J];文艺研究;2011年07期

8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9 刘松;;知识分子的自我塑造与反抗——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0 高倩;;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2 黄健;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4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6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蒋青林;历史话语世界的精魂[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梓云;新历史主义—从中心到边缘的文化叙述与中国文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大街》[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闵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觉醒》的历史必然性[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庚敏;心灵的布鲁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慧;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康建伟;新历史主义与年鉴学派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张云;戏仿安妮·弗兰克[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1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1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