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小说叙事中的“杂糅”与爱尔兰身份危机
发布时间:2020-11-05 00:41
我们至今仍在努力学习,追赶乔伊斯和他的时代,努力理解他对我们的讲解。 本文基于爱尔兰文化杂糅的大背景下,对乔伊斯的自我身份追寻展开探讨。乔伊斯的作品无一不围绕着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和都柏林的平民百姓,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描写,找寻自己的爱尔兰人身份,这与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叶芝的爱尔兰文艺复兴理念迥然不同;在小说的形式上,乔伊斯巧妙的运用英国语言形式来对英殖民行为作以反击,他颠覆了英语词语和句法篇章的传统模式,使词语完全转换为他表达思想的字符,任意拼凑重组,表面上看似混乱、无序,实则以大英帝国的语言来为爱尔兰的民族文化服务。乔伊斯穷极一生在进行这种语言实验,到了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达到巅峰,乔学研究者们至今仍在孜孜不倦的对其进行研究和开拓,乔伊斯正是以此使他的作品达到不朽,也使研究者们得以在乔伊斯设置的迷宫中体验那隐藏的瑰丽。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62.074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沃土——爱尔兰杂糅的文化
第一节 爱尔兰杂糅文化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爱尔兰杂糅文化的现实状态
第二章 里程——自我身份的追寻
第一节 挣脱牢笼——选择自愿流亡
第二节 本位回归——书写日常生活
一、对爱尔兰性的不同认识
二、写进日常生活
第三章 丰碑——对大英帝国语言的颠覆
第一节 词语的并列重组
第二节 句式及篇章结构的破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0849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62.074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沃土——爱尔兰杂糅的文化
第一节 爱尔兰杂糅文化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爱尔兰杂糅文化的现实状态
第二章 里程——自我身份的追寻
第一节 挣脱牢笼——选择自愿流亡
第二节 本位回归——书写日常生活
一、对爱尔兰性的不同认识
二、写进日常生活
第三章 丰碑——对大英帝国语言的颠覆
第一节 词语的并列重组
第二节 句式及篇章结构的破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梅;尤利西斯自远方来[J];读书;1995年04期
2 金隄;《尤利西斯》的真面目——评介新版《尤利西斯》[J];外国文学;1986年11期
3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多视角叙述及其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金隄;《尤利西斯》译后三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陶家俊;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乔伊斯式的爱尔兰性,兼论否定性身份认同[J];国外文学;2004年04期
6 戴从容;乔伊斯与爱尔兰民间诙谐文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7 戴从容;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夜》形式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8 郭军;“历史的噩梦”与“创伤的艺术”——解读乔伊斯的小说艺术[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9 郭军;乔伊斯的“灵悟”美学及其在《肖像》中的应用[J];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03期
10 戴从容;自由的言说——论《芬尼根的守灵》的饶舌叙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870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