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喧哗与骚动》:一种柏格森的绵延论解读

发布时间:2020-11-08 18:37
   《喧哗与骚动》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力量、沉重的道德感、精湛的写作技巧以及丰富多样的主题。在本书中,福克纳打破了传统的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安排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即康普生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从四个不同的叙述角度以CABD(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的时间顺序出场。福克纳在书中对意识流技巧的巧妙运用,以及时间错置的创造性把读者卷进时间的旋涡继而使读者体会到了何谓时间。何谓时间,西方自觉主义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真实的时间是川流不息的绵延,它表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状态包含了前面的状态,它们互相渗透,充满了生命的创造力。 本文以柏格森关于绵延概念的三方面论述为切入点,即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和绵延与变易,初步探讨了柏格森的绵延时间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以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为蓝本,具体分析了小说中四位叙述者不同的叙述方式、言语行为和思想活动,从而使读者理解福克纳表现时间的手法以及从中透露出的福克纳的时间哲学。 通过分析,读者看到,在《喧哗与骚动》中,不同的叙述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同一个故事的同时透露出他们时间观(意识)的不断变化:班吉的时间观只有现在,昆丁的时间观只有过去,杰生的时间观看重眼前和不久的将来,而迪尔西的时间观既看重过去,并注重现在和展望未来。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时间理论,通过对四位叙述者之间不同时间意识的分析,可以看到福克纳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晰的时间地图,而迪尔西正是这幅时间地图的总轮廓,即迪尔西的时间观是绵延的时间观。在她看来,时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过去总是紧紧咬住未来,后来的状态包含着前面的状态,过去和现在是合而为一的,由此而证明真正的时间是绵延的。 通过解读福克纳对时间的深刻关注,文章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喧哗与骚动》是柏格森绵延时间理论的小说再现。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712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Faulkner and His Main Works
    1.2 The Rationale of the Thesis
    1.3 A Brief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Literature review of time
    2.2 Literature review of Bergson's duration theory
    2.3 Literature review of time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2.4 Conclusion
Chapter Three Critical Literary Approach
    3.1 Duration and time
    3.2 Duration and consciousness
    3.3 Duration and change
Chapter Four Analysis
    4.1 Introduction
    4.2 Benjy's time consciousness
    4.3 Quentin's time consciousness
    4.4 Jason's time consciousness
    4.5 Dilsey's time consciousness
    4.6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Endnotes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韧;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陈丽娟;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朱鹏飞;艺术是时间的造物——浅析柏格森的“艺术——时间”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4 余民顺;不可割裂的时间与不可背叛的传统——试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时间意识[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车永强;试论《喧哗与骚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8期

6 钱中丽;《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妙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钱中丽;从《喧哗与骚动》的人物探察福克纳的内心世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马俊苹;论柏格森哲学中的时间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张利萍;谈《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何颖;关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间观的再认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87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