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上海》看横光利一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20-11-11 08:25
   横光利一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是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在日本浩瀚的文学作品中独具个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日本大正年代,很多作家抱着不同的目的纷纷来到中国,并把在中国的见闻写成作品,成为日本中国题材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光利一也不例外。横光于1928年来到上海,逗留一个月左右,回国后根据多方资料写成了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背景的小说《上海》。然而五卅惨案并非作家亲身经历,因此揭开作家的创作动机是本文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上海》是横光利一新感觉派作品的巅峰之作,该作品对其文学生涯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横光来上海旅行的目的、创作《上海》的经过、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解开横光利一的上海情节。另外,还将根据横光利一的散文及随笔进一步印证和补充横光利一本人对中国的理解。与早先来到中国旅行的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等作家不同,横光利一把目光的焦点更多地放在了现实的中国。本文将通过横光利一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剖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日本文人的思想状态。
【学位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313.074
【文章目录】:
中国語要旨
日本語要旨
第1章 序論
    1.1.問題提起
    1.2.先行研究
第2章 本論
    2.1.『上海』の成立
        2.1.1.横光利一の上海行きの成立
        2.1.2.『上海』の成立
    2.2.『上海』の中の中国観
        2.2.1.上海の労働者運動——五·三○事件を中心
        2.2.2.『上海』における人物像
        2.2.3.『上海』から読み取れる横光利一の中国観
    2.3.横光利一の中国観
        2.3.1.中国の各都市をめぐつて
        2.3.2.横光利一の視点から見た中国人たち
        2.3.3.横光利一の日中戦争観
    2.4.横光利一にとつての中国の意味
        2.4.1.大正作家にとつての中国の意味
        2.4.2.横光利一にとつての中国の意味
第3章 結論
参考文献
謝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珊;;上海女人[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2 别金花;;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3 徐杰;;当代国产纪录片的制作语境分析[J];东方电影;2011年08期

4 谭松珊;;远东的“诺亚方舟”——论近代上海的犹太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5 汪注;;城与人:鲁迅先生选择自由撰稿人职业背后的都市背景及都市观感[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6 王柳丽;陈丹晔;杨淑琴;;上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大家;2011年14期

7 朱晓莹;;世俗的叙事与审美——上海都市视野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质[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8 管兴平;;穿越城市夜晚的精灵——评王安忆小说《月色撩人》[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9 林双琴;;从两个“家”探索横光利一文学理念的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星光闪耀上海国际时尚中心[J];流行色;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勇军;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波;我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恩博;上海房地产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天慧;横光利一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樊卫国;激荡中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琳霞;上海城区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汤水清;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双琴;横光利一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晔;上海人民调解工作的历史沿革、变化发展及其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3 吴阿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在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洁;上海市商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乔楠;上海市中心城区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倪军;城市不同功能区典型下垫面空气离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江哲炜;上海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马之春;城市的灰空间[D];同济大学;2007年

9 龚伟;都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秀娟;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及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8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8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