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发布时间:2020-12-24 11:41
近年来,康拉德颇受国内外评论家的关注。叙事技巧、道德探索、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等等,都成为批评家们分析康拉德作品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即后殖民主义来解读康拉德的作品。仔细分析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康拉德的后殖民意识存在着双重性。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批判与维护两种相互矛盾的意识同时存在于康拉德身上。康拉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共同塑造了康拉德这个矛盾复合体,这也解释了他意识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双重性。最后,本文还着重分析了能体现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两种艺术手法,即象征和反讽。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题
1.1 后殖民理论的基本概念
1.2 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题
1.2.1 《黑暗的心》的后殖民主题
1.2.2 《进步前哨》的后殖民主题
二、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2.1 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2.1.1 康拉德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
2.1.1.1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虚伪
2.1.1.2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残忍
2.1.1.3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愚蠢
2.1.2 康拉德维护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
2.1.2.1 康拉德抱有种族偏见
2.1.2.2 康拉德复制了东方神话
2.1.2.3 康拉德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抱有幻想
2.2 康拉德后殖民意识双重性的根源
2.2.1 社会根源
2.2.2 文化根源
2.2.3 个人经历
三、康拉德后殖民叙事的艺术手法
3.1 象征
3.2 反讽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难以抵挡的黑色诱惑——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J]. 徐敬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2]文明的陷落和人性的呼唤——评康拉德《黑暗的心》[J]. 韩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3]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与种族主义之争[J]. 赵海平. 外国文学评论. 2003(01)
[4]他者"如镜——康拉德小说的殖民地叙事[J]. 吕伟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5]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J]. 傅俊,毕凤珊.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4)
[6]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 生安锋. 外国文学. 2002(06)
[7]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 王宁. 外国文学. 2002(06)
[8]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J]. 易英. 文艺研究. 2002(05)
[9]西方没落阴影的先行投射[J]. 王小晴. 外国文学. 2001(06)
[10]自我的湮灭——从《黑暗的心》中的克兹说起[J]. 苏勇. 国外文学. 2001(03)
本文编号:2935594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题
1.1 后殖民理论的基本概念
1.2 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题
1.2.1 《黑暗的心》的后殖民主题
1.2.2 《进步前哨》的后殖民主题
二、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2.1 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2.1.1 康拉德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
2.1.1.1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虚伪
2.1.1.2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残忍
2.1.1.3 康拉德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愚蠢
2.1.2 康拉德维护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
2.1.2.1 康拉德抱有种族偏见
2.1.2.2 康拉德复制了东方神话
2.1.2.3 康拉德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抱有幻想
2.2 康拉德后殖民意识双重性的根源
2.2.1 社会根源
2.2.2 文化根源
2.2.3 个人经历
三、康拉德后殖民叙事的艺术手法
3.1 象征
3.2 反讽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难以抵挡的黑色诱惑——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J]. 徐敬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2]文明的陷落和人性的呼唤——评康拉德《黑暗的心》[J]. 韩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3]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与种族主义之争[J]. 赵海平. 外国文学评论. 2003(01)
[4]他者"如镜——康拉德小说的殖民地叙事[J]. 吕伟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5]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J]. 傅俊,毕凤珊.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4)
[6]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 生安锋. 外国文学. 2002(06)
[7]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 王宁. 外国文学. 2002(06)
[8]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J]. 易英. 文艺研究. 2002(05)
[9]西方没落阴影的先行投射[J]. 王小晴. 外国文学. 2001(06)
[10]自我的湮灭——从《黑暗的心》中的克兹说起[J]. 苏勇. 国外文学. 2001(03)
本文编号:2935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3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