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无我之境”的传译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02 23:14
本文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无我之境”的传译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道家和佛教思想融合后形成的独特领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放任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作为山水诗的集大成者,王维在继承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基础上,以简单的语言、清丽的意象构建成独树—帜的“无我之境”,诗歌整体散发出浓厚的禅意。译诗即是译意境。在翻译王维山水诗时,“无我之境”的传达应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翻译界对意境翻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意象上,但意象的成功移植并不意味着意境自然而然的传达。意境不仅仅是意象间的简单连结,而是不同意象通过蒙太奇式的组合之后形成的有机整体,表达同一意蕴并指向无垠的想象空间。因此,本文旨在从意象组合的角度探讨王维山水诗“无我之境”的翻译,为意境这一抽象概念的翻译提供新的角度。 本文共有三章,分别从意象组合、诗眼、禅意这三个意象组合的线——面——境层次探讨“无我之境”的翻译。第一章研究并置式、递进式和跳跃式这三种最能代表王维山水诗意象组合方式的翻译。第二章研究诗眼在意象组合中的特殊地位,根据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提出三点诗眼翻译策略,并具体应用到王维山水诗“一句之眼”及“一篇之眼”中。第三章研究的是禅意的翻译,从主体意识消解和空幻观两个方面讨论如何通过人称主语的翻译和“空”的翻译重现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 无我之境 意象组合 诗眼 禅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20
- 第一节:王维诗歌翻译及研究综述10-15
- 第二节:研究理论15-17
- 第三节:写作目的及创新之处17-20
- 第一章 :线——意象组合的翻译20-35
- 第一节:并置式意象组合的翻译20-26
- 第二节:递进式意象组合的翻译26-30
- 第三节:跳跃式意象组合的翻译30-35
- 第二章 :面——诗眼的画面流动美翻译35-51
- 第一节:诗眼“陌生化”翻译36-40
- 第二节:“一句之眼”翻译40-44
- 第三节:“一篇之眼”翻译44-51
- 第三章 :境——禅意的翻译51-66
- 第一节:“无我”人称的翻译51-58
- 第二节:空禅的翻译58-66
- “空”字的翻译58-60
- “现象空观”的翻译60-66
- 总结66-68
- 参考文献68-71
- 后记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松年;翻译:向接受美学求助什么?[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2 陈曦;;中国画论关照下的王维山水诗英译[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年02期
3 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张节末;纯粹看与纯粹听——论王维山水小诗的意境美学及其禅学、诗学史背景[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5期
6 戴郁莲;;论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以晏殊的《蝶恋花》英译本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9期
7 刘铁峰;理事无碍,物我圆融——论王维《辋川集》的禅悟美感特质[J];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02期
8 陈琳;;论陌生化翻译[J];中国翻译;2010年01期
9 段军;;“诗眼”与古诗词中的“动词效应”[J];文史哲;198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无我之境”的传译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