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谈文学作品翻译“传神”境界——以《罗生门》四种中译本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13 18:05

  本文关键词:谈文学作品翻译“传神”境界——以《罗生门》四种中译本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二次创作"的色彩。对于文学翻译来讲,如何在尊重原著风格、基调和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个人的再次创作和发挥,实现外文作品的民族化,符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接受心理,是一项恒久的课题。而"传神"正代表了一种文学翻译工作的标准和要领。"传神"有其自身特有的要求、条件和表现形式。本文将以《罗生门》的四种译本为例,分析文学作品翻译的"传神"。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关键词】《罗生门》 中译本 文学翻译 “传神”境界
【分类号】:I046;H36
【正文快照】: 《罗生门》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处女作,在日本大正文学中地位超然,其对人性丑陋面的深刻刻画、对利己主义的冷峻讽刺以及故事叙述的简洁明了都成为其在世界文坛中屹立不倒的内在动力因素。同时,《罗生门》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也使得其成为我国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深刻学者的翻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芳芳;;《罗生门》四种译本比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永江;;本科翻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卢晓娟;曲芳;;杂合理论下的文化负载词汇杂合现象——以沙博理译《水浒传》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姜蓓蓓;;论后殖民翻译研究中的杂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姚志奋;;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典籍英译策略——以辜鸿铭儒经英译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6 张荣梅;;杂合理论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吴丛明;;从《鹿鼎记》英译本看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曾灏如;;文化“杂合”与翻译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2010年03期

9 宋晓璐;王林;;从《喜福会》译本看杂合文本的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10 孔瑜;;后殖民视阈下文学翻译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山青;;文化构建语境下归化与异化的共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8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冉;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学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晓清;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视野下《飘》的中译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谢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讨中国古诗词意象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莹;《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语言特色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玲;多元系统理论下《鲁滨孙漂流记》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付丽;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杂合性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刘鸿庆;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莉萍;翻译文学文本杂合的必然性及影响要素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莉莉;;虚妄?真实?——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罗生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郑绍楠;张海涛;;《罗生门》:在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之间[J];电影文学;2008年06期

3 何莉琼;王海东;;言辞的立场:欲望还是正义?——《罗生门》撩开人性光亮的面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4 赵月斌;;罗生门:遇贼成贼[J];名作欣赏;2009年28期

5 智联忠;;精心探索 独具魅力——评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J];南国红豆;2010年05期

6 和文波;;从《今昔物语》看《罗生门》的“说话”性质[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7 周婕;;传播中“罗生门”意义转变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5期

8 姬相轩;;看看谁最能“忽悠”——电影《罗生门》赏析[J];电影评介;2011年12期

9 翟雅丽;黄翠兰;;光影编织的神奇之网──从《罗生门》蓝本到影像[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仲冲;;“罗生门”历史发展中的语意指象差异性解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爱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演出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昂;人人难逃《罗生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王乾荣;碰撞“罗生门”[N];检察日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扶老罗生门”下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世光;哈尔滨中考加分事件深陷“罗生门”[N];工人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丹;万家共赢8亿资金异动罗生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6 本报记者 宋文明;索力老板跑路“罗生门”:晋江服装业危机波及下游[N];中国经营报;2014年

7 张兴军;不应无视亿元福彩事件陷入“罗生门”[N];乐山日报;2009年

8 孟潇;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的七重生命[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邢兢文;沉默的罗生门,,沉重的龙背墙[N];中国电影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赵昂;外资超市陷食品安全“罗生门”的背后[N];工人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仲冲;三重“罗生门”——简析“罗生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世莲;小说《罗生门》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3 冯力;人类无法躲避的“谎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艳丽;《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谈文学作品翻译“传神”境界——以《罗生门》四种中译本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47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