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

发布时间:2017-06-24 09:22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诞生于21世纪初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结合了全球生态化思潮与华夏文明智慧的中国式、跨学科译学理论,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生态翻译学包括一系列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便是其中之一。诗歌是对现实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与浓缩,诗歌翻译则因其难度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困难重重,但译诗活动却从未停止过,成功的译作亦不鲜见。世界文学奇葩——唐诗,吸引着各国人民,其在法国的译介历史悠久、影响颇大。法国汉学家德理文、女诗人朱迪特和法籍华裔学者兼诗人、作家程抱一都曾翻译过唐诗,他们的译作风格迥异,却皆取得了成功。 传统的译学标准已不足以解释上述三位译者译品取得的成功,而此类现象在翻译界却不鲜见。生态翻译学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以另一种视角阐释译品的诞生与接受。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取德理文和朱迪特以及程抱一的译本为案例,通过共时及历时对比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翻译生态环境与译者、译作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说明译者受到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是特定时代社会环境的产物。译作符合了特定时代读者的期待,为当时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便应当予以肯定。 翻译是环境的产物,翻译生态环境在演替,翻译之果—译作也在变化。翻译作品本身并无权威性。生态翻译学提倡”动态/平衡”与”多样/统一”,,通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德理文、朱迪特和程抱一三种风格的唐诗翻译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作品的复译、再译不仅有其合理性,还有其必要性;第二,译作的多元性应当得到包容,译品的诞生有其社会根源,不同的译品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第三,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应当从中得到启示,针对与西方文化差异巨大的作品,采取形式多样的翻译,循序渐进式地向外推出中国文化,不失为一种策略。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唐诗翻译 翻译生态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2;I046
【目录】:
  • 摘要5-6
  • Résumé6-10
  • Introduction10-16
  • Chapitre Ⅰ La Traduction des Poèmes des Tang et L’éco- Traductologie16-26
  • 1.1 L’Introduction des Poèmes des Tang en France et les Phénomènes Spéciaux dans La Traduction Poétique16-21
  • 1.1.1 L’Introduction des Poèmes des Tang en France16-19
  • 1.1.2 La Traduction Poétique et ses Phénomènes Spéciaux19-21
  • 1.2 L’éco-Traductologie21-25
  • 1.2.1 La Proposition et le Développement de l’éco-Traductologie21-23
  • 1.2.2 Le Contenu de l'éco-Traductologie23-25
  • 1.3 Conclusion25-26
  • Chapitre Ⅱ. Le Contexte de la Traduction, les Traducteurs Formés et les Oeuvres Traduites —Trois Versions Fran aises des Poèmes des Tang26-63
  • 2.1 Le Contexte de la Traduction et l'Oeuvre Traduite26-34
  • 2.1.1 Les Eléments du Contexte26-29
  • 2.1.2 L’Exemple de la Traduction de Chun Jiang Hua Yue Ye29-34
  • 2.2 Le Contexte de la Traduction du Marquis d'Hervey de Saint-Denys et les 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34-42
  • 2.2.1 Le Contexte Macroscopique d'Hervey de Saint-Denys35-36
  • 2.2.2 Le Contexte Microscopique d'Hervey de Saint-Denys36-38
  • 2.2.3 Les 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38-42
  • 2.2.3.1 Les 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38-39
  • 2.2.3.2 Hervey de Saint-Denys et Son Oeuvre39-42
  • 2.3 Le Contexte de la Traduction de Judith Gautier et le Livre de Jade42-50
  • 2.3.1 Le Contexte Macroscopique de Judith Gautier43
  • 2.3.2 Le Contexte Microscopique de Judith Gautier43-44
  • 2.3.3 Judith Gautier et le Livre de Jade44-50
  • 2.3.3.1 Le Livre de Jade45-47
  • 2.3.3.2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la Version de Judith Gautier47-50
  • 2.4 Le Contexte de la Traduction et les Oeuvres de Fran ois Cheng50-63
  • 2.4.1 Le Contexte Macroscopique de Fran ois Cheng50-53
  • 2.4.2 Le Contexte Microscopique de Fran ois Cheng53-55
  • 2.4.3 Francois Cheng et Ses Oeuvres de Traduction55-63
  • 2.4.3.1 L'E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55-57
  • 2.4.3.2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la Version de Francois Cheng57-63
  • Chapitre Ⅲ La Réception des Versions Traduites par Hervey de Saint-Denys, par Judith Gautier et par Fran ois Cheng en France63-73
  • 3.1 La Réception de la Traduction d’Hervey de Saint Denys65-67
  • 3.2 La Réception de la Traduction de Judith Gautier67-69
  • 3.3 La Réception de la Traduction de Fran ois Cheng69-71
  • 3.4 Conclusion71-73
  • Conclusion73-75
  • Bibliographie75-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80
  • 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波;论翻译学建设的国际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孙建光;企业翻译学发展探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李平;论翻译学的学科性质[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4 李婷;;翻译界研究之现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5 王颖;;翻译方法及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6 张琪;;典籍英译实践在译学构建中的重要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胡云飞;二十世纪中国译学论说举要述评[J];语言与翻译;2000年02期

8 许钧;译学探索的忠实记录和理性总结——谭载喜著《翻译学》序[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9 贾正传;翻译学系统演化观——用系统观考察翻译学史的尝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廖七一;学科设置与翻译学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武光军;;语料库翻译学的范式理据与范式体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余平;;“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萧立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汪敬钦;;译学断想——翻译学:比较研究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穆雷;仲伟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之文;西安翻译学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N];光明日报;2004年

2 袁景智;西安翻译学院61名学子赴美国带薪实习[N];陕西日报;2008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我喜欢报纸,我更爱新媒体[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西安翻译学院就“排名风波”告媒体胜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谁持彩练当空舞[N];科技日报;2006年

6 刘涛;西安翻译学院名誉案胜诉[N];经理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何建昆;推动我国民办高校走向世界[N];科技日报;2006年

8 阳光;丁祖诒:教育的灵魂在质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哲浩;从“奴隶”到冠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何昆;大连翻译学院开设英日语口译专业[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3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4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林元彪;文章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春星;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胡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英语政治新闻汉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徐志波;应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生态翻译学路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陈志强;中西翻译理论的文化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静;英汉修辞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颖颖;简析《都柏林人》文体标记的翻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晓囡;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杨承松;网络技术文本英译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纪晓玲;女翻译家冰心及其译作《吉檀迦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满莉;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77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