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描写:《一千英亩》的隐型环境伦理主题
本文关键词:毒物描写:《一千英亩》的隐型环境伦理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简·斯迈利 《一千英亩》 毒物描写 环境伦理
【摘要】: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蕴涵多种文学伦理内涵,其中隐性的毒物描写可以将该作品归入后自然小说之列。本文以环境文学之毒物描写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话语、环境伦理诉求三方面分析《一千英亩》的环境伦理主题,指出《一千英亩》等后自然小说中的毒物描写源于作者的毒物意识,是毒物危机背景下人类关于环境末世的环境伦理思考;潜隐在土地之争、父女矛盾等传统伦理话语下,小说揭露人类滥用化学毒物以提高土地产量,忽视毒物对环境和女性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危害,表面先进繁荣的农场暗藏着人与土地的生态危机,构成环境危机背景下典型的环境伦理话语;基于毒物描写的环境伦理主题反映了后自然小说的环境伦理诉求,表现出文学创作对特定历史阶段各种伦理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独特表达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简·斯迈利 《一千英亩》 毒物描写 环境伦理
【基金】:2012年教育部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留金发[2012]3022号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美国当代女作家简·斯迈利(Jane Smiley,1950-)的《一千英亩》(A Thousand Acres,1991)自出版以来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和读者的喜爱,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两次荣登美国畅销书榜首,1997年改编成电影后也获很高票房。小说情节构思模仿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主要讲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玲;张跃军;;从荒野描写到毒物描写:生态批评的发展趋势[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丽;刘娜娜;郝伟;;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一千英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志玲;;《一千英亩》现代女性对《李尔王》的互文性解读[J];成功(教育);2007年11期
3 孙娜;;对小说《一千英亩》男性主人公气质的解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刘瑞红;;自我空间的入侵及重建——对简·斯迈利《一千英亩》的女性生态批评解读[J];飞天;2010年18期
5 刘丹;;重建“真实”——《回声制造者》的后现代生态思想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02期
6 钱小丽;;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的嬗变与现实映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刘世润;;浅析《一千英亩》中男权,女权及自然的博弈[J];海外英语;2012年05期
8 卢裕;;寻找自我——《一千英亩》的新精神分析解读[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9 廖海燕;潘利锋;;弥漫着土地芳香的两位女性——《飘》与《一千英亩》人物形象之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10 陈静;;从《一千英亩》看生态女性主义[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茜;自我之歌—《一千英亩》的女性主义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娜;共存与缺失[D];河南大学;2012年
3 秦苗苗;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对《一千英亩》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刘世润;《一千英亩》的生态伦理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王丹丹;土地伦理视角下《一千英亩》中的土地与女性[D];中南大学;2012年
6 石佳;自然和女性之声—《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敏;吉尼的觉醒[D];河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易小明;;论种际正义及其生态限度[J];道德与文明;2009年05期
2 朱新福;;美国文学上荒野描写的生态意义述略[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3 王宁;;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杨金才;论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陈国跃;环境伦理与普遍伦理[J];唯实;2001年05期
2 陈爱华;环境伦理何以可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勇;庄子哲学的环境伦理启示[J];华夏文化;2004年03期
4 郑慧子;环境伦理的科学基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yP素珍;;解读环境伦理的新视角:实践哲学[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6 董明利;;环境伦理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陈少峰;论环境伦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8 佑素珍;将环境伦理的理念引入环保实践──读《走向深层的环保》一书[J];哲学动态;2001年12期
9 周海林;理性危机与可持续性伦理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4期
10 Eugene C.Hargrove,郭辉;西方环境伦理学在非西方国家中的地位:西方面对东方[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王淑芹;;伦理学研究的拓展——环境伦理、制度伦理的发展[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付晓东;;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李光禄;;试析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4 杨冠政;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6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杨通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N];科技日报;2001年
7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栾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观[N];四川日报;2000年
9 漆咏德;伦理领域的“哥白尼革命”[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郭耕;动物有爱,,人有情?[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5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广民;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宋佳怡;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伦理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陈俊;和谐环境伦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安红卫;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红林;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文明;环境伦理论域中的环境人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洪丹;环境伦理的制度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朱红兰;论现代环境伦理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秦诗懿;日本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对我国环境伦理建设的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冶;环境伦理视域下的我国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治理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8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5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