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华兹华斯诗歌与李白诗歌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1:12

  本文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与李白诗歌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兹华斯 李白 诗歌 主题 文学创作技巧


【摘要】:李白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抒情歌谣集》为华兹华斯赢得美誉,并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开始的标志。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李白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各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坛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到目前为止,单独研究华兹华斯的诗歌或者李白的诗歌的作品不胜枚举,但把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的却屈指可数。朱凌奕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研究着重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华兹华斯和李白关于自然主题的诗歌,探讨了二人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而事实上,华兹华斯与李白诗歌所传达的相同主题还有很多。本论文就是对二人诗歌中包括自然在内的更多相同主题的研究,如怀旧,女性和孤独。在论述过程中每个主题可以细分为几个次主题。诗歌在主题的表达及所使用的创作技法上又都有异同。而形成这种异同的正是隐藏在诗歌背后的,看似无形却确实发挥作用的文化因素,如:道德观,哲学观,,美学标准等。这些就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二位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数量巨大,鉴于本论文篇幅有限,论文笔者主要把华兹华斯的七首诗歌和李白的十八首诗歌进行对比研究。这是该论文的局限性。对于华兹华斯和李白的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有待更多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华兹华斯 李白 诗歌 主题 文学创作技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2-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Ⅰ. Introduction9-16
  • 1.1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9-13
  • 1.1.1 Wordsworth and romanticism9-11
  • 1.1.2 Libai and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11-13
  • 1.2 Literature review13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3-16
  • II.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mes and techniques reflected in poems by Wordsworth and by Libai16-51
  • 2.1 Wordsworth and Li Bai on nature16-32
  • 2.1.1 Major subthemes16-28
  • 2.1.2 Literary techniques28-32
  • 2.2 Nostalgia seen in Wordsworth and in Libai32-38
  • 2.2.1 Major subthemes32-35
  • 2.2.2 Literary techniques35-38
  • 2.3 Wordsworth and Li Bai on women38-44
  • 2.3.1 Major subthemes38-41
  • 2.3.2 Literary techniques41-44
  • 2.4 Wordsworth and Libai on seclusion44-51
  • 2.4.1 Major subthemes44-47
  • 2.4.2 Literary techniques47-51
  • III. Factors accounting for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51-65
  • 3.1 Moral values and philosophical views51-57
  • 3.1.1 Similarities51-53
  • 3.1.2 Differences53-57
  • 3.2 Aesthetic criteria57-65
  • 3.2.1 similarities57-58
  • 3.2.2 Differences58-65
  • IV. Conclusion65-66
  • Works Cited66-68
  • Notes68-69
  • Acknowledgment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玉敏,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鞠红;低调陈述语用推理机制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菲菲;;从美学语言学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陶震华;试论约翰·济慈审美倾向的“非”唯美性(英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司君;;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方传余;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朱晓红;英语中的委婉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叉;;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6 彭桂;《实话实说》中重复语的语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慧;罗伯特·彭斯诗歌中的自由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颖;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修辞机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周白羽;头韵翻译的补偿性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7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67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