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存在主义诗学与象征主义诗艺——兼论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与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诗学通约性

发布时间:2017-07-31 05:17

  本文关键词:存在主义诗学与象征主义诗艺——兼论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与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诗学通约性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象征诗派 法国象征主义诗潮 存在主义 纯诗 契合论 神秘性


【摘要】: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具有对应性关系已为学界所共识,从存在主义诗学层面进行阐释,并由"纯诗"(诗质)、"契合论"(诗兴)、"神秘性"(诗思)等关键性话语入手解析两者的通约性则是一种新的研究途径。首先,两者都追求"纯诗",而对"音乐"的追求是"纯诗"的至高理念;存在主义诗学也强调"音乐是本原性的艺术",彼此之间的交集或对位意味着,"纯诗"中的"音乐精神"不仅是象征诗歌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其文化创造的原动力。其次,"契合论"作为两者的重要的诗学诉求,它一方面涉及存在主义美学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同时更表现出诗人以感性生命同化万物,在审美活动中世界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得以显现,达到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地栖居"。其三,象征派诗人们将诗与"神秘性"联接起来并在存在论美学上予以体认,神秘主义是一种在理性思维之外诗性把握世界的方式,象征诗歌的诗性把握就是以有限的存在方式(语言)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神秘),诗歌创作因此体现出一种领悟宇宙存在和生命存在意义的独特智慧,它使得原本具有艺术哲学意味的象征诗学扩展为文化诗学——获得存在本体论的意义。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早期象征诗派 法国象征主义诗潮 存在主义 纯诗 契合论 神秘性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也包括其理论发言人梁宗岱为代表的20世纪20年代象征诗派(以下简称“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之间具有直接和明显的对应性关系。无疑,就广义的象征而言,不管是宇宙的象征抑或社会的象征,实际上又都是人的存在的象征的表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万生;30年代现代派对中西纯诗理论的引入及其变异[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谭桂林;;论现代中国神秘主义诗学[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3 杨春时;;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吴晓东;“契合论”与中国现代诗歌[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1期

5 何林军,邓云晖;西方象征主义:象征的诗学勃兴[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6 秦忠翼;;酒神精神:艺术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论尼采的审美价值观[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杰;;语言文化观念及其研究方法——语言文化学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2 白臻贤;;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维度[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3 刘瑾;;语言主观性的哲学考察[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4 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5 刘瑾;;语言哲学视野中的民族语言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6 胡山林;史铁生与神秘主义[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袁瑛;;对新诗语言建设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王伟;;和谐世界的现代美学建构——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软实力”传播[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何波;;论青海地方法规架构中的藏汉双语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金松林;;试论海子研究中的两种错误倾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向天渊;;学人荟萃,共襄盛举——“巴蜀文化”与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冷霜;;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芝国;;南星: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枫;;欧洲浪漫文学与浪漫神学——以柯勒律治及相关作家为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8 李俊杰;;当我们谈论故乡时我们在说什么——读杨方诗集《骆驼羔一样的眼睛》[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杨方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英;阅读教学中的视域融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时;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马歇尔 III;李继青;;福克纳与法国象征主义[J];枣庄师专学报;1989年01期

2 马格里特;于涛;;《战斗者之墓》[J];世界文化;2008年03期

3 高利克;张文定;;冯乃超的《红纱灯》和法国象征主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2期

4 杨金才;T.S.艾略特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阎保平;刘茜;;法国象征主义三诗人的心灵思维模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曾巍;;词义深渊、个人气质与期待视野——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马永波;;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冉利强;;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缘起[J];艺术百家;2007年06期

9 冉利强;;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鼎盛期[J];艺术教育;2009年10期

10 陈书平;斯蒂文斯诗歌与法国象征主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彦婷;一个女作家的现实主义[N];中国妇女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晶;爱伦·坡与法国象征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敏;优雅与梦幻[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孔繁涛;绘画中的象征性浅谈[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97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97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