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精神苦旅——读敏歧的《经历荒原》

发布时间:2017-08-03 07:06

  本文关键词:精神苦旅——读敏歧的《经历荒原》


  更多相关文章: 《荒原》 取火者 就这样 南方文坛 历史观念 夜路 尖锐批评 人的眼睛 那就是我 向上爬


【摘要】:正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艾略特《荒原》跋涉者:释荒原意象这是一个跋涉者的精神苦旅。他用全副精力艰难前行,没有太阳,没有罗盘,没有道路,沿着河谷的攀缘也是开岔的河流。天气阴晦,芦苇丛生,远处偶尔划过一道闪电,却也总也爆不出那声炸雷。这是一片荒原,荒原里行进着一个孤独的跋涉者。他用自己的艺术力感受荒原,他用自己的生命力突破荒原,然而总也走不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荒原》;取火者;就这样;南方文坛;历史观念;夜路;尖锐批评;人的眼睛;那就是我;向上爬;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艾略特《荒原》跋涉者:释荒原意象这是一个跋涉者的精神苦旅。他用全副精力艰难前行,没有太阳,没有罗盘,没有道路,沿着河谷的攀缘也是开岔的河流。天气阴晦,芦苇丛生,远处偶尔划过一道闪电,却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会;英语“有标记搭配”及翻译举隅[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星亮;T.S.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形象透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研;;T·S·艾略特的宗教观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J];长城;2011年06期

4 郭磊;李婕昕;;媒介图腾——“杰·阿尔弗莱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视觉文化[J];长城;2011年08期

5 朱望;;论T.S.艾略特的文化自然发展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任惠,褚茜;谈布莱克和艾略特意象运用的相似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朱晓英;;艾略特的宗教文学思想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静;;现代性境遇下价值秩序的颠覆及哲学反思[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陈洪丽;王彦军;;传统与现代之间——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文学观管窥[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10 王江;;拯救的谶言:艾略特《阿丽尔组诗》的内在主题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舒宪;;论20世纪文学与人类学的同构与互动——从超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鲍昌宝;中国现代诗歌都市话语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4 肖祥;澹泊论[D];中南大学;2007年

5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洁;多元碎片的镜面还原[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 赵晶;艾略特诗歌中两性关系的异化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邵吟筠;载歌载舞的意味—歌舞电影的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9 郭磊;救赎之道:T.S.艾略特诗歌中的创伤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章斌;“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亚文;伊夫林·沃《一把尘土》的象征解读[D];安徽大学;2011年

4 胡新华;话语与地理的向度[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冬;西方荒野意象的女性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武洲;从幽婉的情思到哲学的冥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牟百冶;诗歌翻译中译者的角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晓黎;T.S.艾略特《荒原》汉译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予;《荒原》:开创一代诗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刘崇中;解读《荒原》与文学鉴赏的困惑——兼与曾艳兵同志商榷[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3 胡铁生;论《荒原》的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2期

4 潘玉立;《荒原》中的现实主义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2期

5 卢敏,朱伊革;《荒原》:感情的逃避与寄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6 向艺芬;传统与反叛——T.S.艾略特《荒原》的产生[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项晓敏;从《荒原》看艾略特象征主义的独特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汤永宽;是瓶子还是笼子?——关于《荒原》题辞的释文[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9 张德明;《荒原》的复调性[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邢昭;《荒原》:现代西方社会的“悲怆奏鸣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磊;世界就是荒原[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刘鹏凯;充满诗意的写作[N];海南日报;2004年

3 王军;缪斯怎样走进市场?[N];文艺报;2005年

4 叶舒宪;典范转移:从民族文学到文学人类学[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磊;救赎之道:T.S.艾略特诗歌中的创伤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红;论泰瑞西斯在《荒原》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姝;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荒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卢云;从《荒原》看艾略特文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于元元;[D];安徽大学;2004年

5 王李云;《荒原》的生态解读[D];华侨大学;2011年

6 鹿晨洁;解析《荒原》主题的理论来源[D];辽宁大学;2013年

7 宋絮;《荒原》中死亡情结的精神分析解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高静;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两首诗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闫柯菲;艾略特《荒原》的总体象征艺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3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13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