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述略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述略
更多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 后现代小说 新写作 新小说 后现代文学小说
【摘要】: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是在欧美后现代文学影响之下出现的,历经20世纪70年代的"新写作"、80年代的"新小说"和90年代的"后现代文学小说"等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不以"后现代"命名;二、在游戏之中表现一种"后现代崇高";三、在世纪末的"文化战争"中受到反后现代主义的保守派的拒斥。在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过程中,澳大利亚表现出了显著的"滞后"特征,这一点与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派文学在澳大利亚的命运相似,更与澳大利亚这个后殖民国家的地理、历史以及身份定位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后现代小说 新写作 新小说 后现代文学小说
【分类号】:I611.074
【正文快照】: 二战以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风靡英美,60年代以后,后现代文学在其他英语国家也陆续出现。在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创作从60年代开始萌芽,在此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吸引了一批作家的参与,在历经70年代的“新写作”(New Writ-ing)、80年代的“新小说”(the New Novel)以及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源深;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为何姗姗来迟[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忆文;现实主义的写实——评伊莉沙白·乔莉的《帕克先生的情人卡》[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晓凌;当代澳大利亚文学观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陈丽慧;打开心灵的窗户——评心理现实主义在《人树》中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张校勤;试论享利·劳森的心路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陈正发;殖民时期的澳大利亚诗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张红艳;饱尝世间沧桑 始悟人生真谛——论《战车上的乘客》中的苦难与超越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孙成平;;从《库那尔都》看“俄狄浦斯情结”[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詹春娟;荒诞的世界 扭曲的人性——彼得·凯里短篇小说创作的双重主题评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朱蕴轶;从对立到统——试析“二轮转”手法在马洛夫小说创造中的运用与表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宝康;;生命意义的独特诠释——刍议怀特小说人物的生存悲剧[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永春;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孔一蕾;大卫·马洛夫小说中的澳大利亚家园建构[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保林;“近北”之行[D];苏州大学;2011年
5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杜海燕;澳大利亚大学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黄洁;小天地与大世界[D];苏州大学;2013年
8 陈婧;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芳丽;论帕·怀特小说《人树》的寓言性和象征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3 汪佳;论马德鲁鲁《野猫掉下来了》中土著身份的迷失与回归[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品;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论《智慧的获得》[D];安徽大学;2011年
5 袁春梅;《热爱孩子的男人》的伦理解读[D];安徽大学;2011年
6 郑苏英;《探险家沃斯》的主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艳;论《战车上的乘客》中的苦难与超越主题[D];安徽大学;2001年
8 马莹;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D];安徽大学;2003年
9 姜敏;[D];安徽大学;2003年
10 方芳;理查德·麦昂尼的毁灭[D];安徽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霞;逐出伊甸园后的痛苦与醒悟——《人树》宗教主题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诺埃尔·默凯恩西;陈钦武;;传统与澳大利亚文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格雷姆;金罗斯;史密斯;文志玲;;谈谈马丁·博伊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周小进;;走向深入的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5 陈e,
本文编号:613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1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