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生命意识

发布时间:2017-08-07 22:16

  本文关键词: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生命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批评 生命意识 轴心时期 自我再生产


【摘要】:生态批评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在文学领域中兴起的重要的文学现象,源自人文学术研究中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的觉醒,蕴含着对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的反思力量。在生态批评的最新理论发展中,开始了对生态批评关乎日常的人类经验行为的强调。这种立场缓和了生态批评受到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过重,有沦为生态学研究的附属分支的危险。 本文在选取研究对象上选择生态批评理论底层,尚未也无法归纳定义的活化的感受性——“生命意识”。以生命意识这种理论底层的特性,很好地沟通它与具体的一种生态批评理论和生态存在论。这个对象的活化也合理地将自己放入到具体历史语境中分析,放入文学文本中分析。采用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还原的研究方法,探讨的主要内容是生态批评理论话语底层那个活化的“感受性”(本文称之为“生命意识”)在具体人类历史中退隐、再现、异化的具体过程。在生态存在论的理论背景下,从感受主体的自我生产/再生产角度研究这种历史过程对生态生存目标的演绎和展望,揭露这种生命意识在生态批评理论建设中的补充和拓展作用,为如何消除自然科学对生态批评理论边界的侵入和模糊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切实可行地将形而上的理论一般探讨与现实生活中人所要面对的具体境况打通,填平理论与现实之间缺失的连接,,将生态生存,生态生活的美好愿景充实地展示出来。本文的目标也在于能够将生态批评中一个很小课题解释清楚,把一种可能的生态批评情况描述完全。那也就实现了此次探讨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生态批评 生命意识 轴心时期 自我再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言8-11
  • 一、生态批评研究现状8-9
  • 二、选题依据、目的、结构与方法9-10
  • 三、主要创新点10-11
  • 第一章 生命意识缘起11-21
  • 第一节 基于轴心期理论的历史分期11-16
  • 一、轴心时期之前12-14
  • 二、从轴心时期到资本主义时代14-15
  • 三、生态文明时代15-16
  • 第二节 生命意识概念的历史演变16-21
  • 一、前生命意识原型17-19
  • 二、自我意识与人类中心主义19-21
  • 第二章 生命意识与处所理论21-37
  • 第一节 生命意识的反思21-26
  • 一、外部反思与失声21-22
  • 二、生命循环必要的问答22-25
  • 三、生态性的生命意识25-26
  • 第二节 生命意识的生态存在论精神26-31
  • 一、生命意识的当下形态26-27
  • 二、“平静”和“保护”27-31
  • 第三节 生命意识下处所理论31-37
  • 一、处所理论与生命意识的联系31-33
  • 二、处所剥夺与非处所生成33-34
  • 三、处所与人的身份认同关系34-35
  • 四、处所想象35-37
  • 第三章 生命意识与生态自我37-48
  • 第一节 生产理论再阐释37-39
  • 第二节 生态自我的生产塑造39-40
  • 第三节 生态自我的三个生命意识维度40-48
  • 一、伦理之维41-43
  • 二、理性之维43-46
  • 三、审美之维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封孝伦;;艺术发生的原动力是人类的生命追求[J];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08期

3 封孝伦;生命意识对探索美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4 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王诺;;生态批评的思想文化批判[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晒;;从文本中心主义到历史语境主义:语境、概念与修辞[J];理论月刊;2013年05期

8 王明居,王木青;易经生命美学密码研究[J];江海学刊;1996年01期

9 高宏生;生命视角: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社会科学家;2004年04期

10 杨文虎;;生态批评和欲望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63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3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