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域外传记书写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域外传记书写研究
【摘要】: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域外传记书写是中国文学界与传记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类传记是在"西学东渐"、中西交融的基础上诞生的,现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类传记的审美价值与人文思想内涵明显地带有中西传记、中西文学观念之间相互碰撞、冲突和交融的痕迹。这类传记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中国传记和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从深层意义上揭示了合理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对中西文化、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域外传记 翻译 本土创作 文化沟通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GWXJ06)
【分类号】:I106.5
【正文快照】: 作家的域外传记是指某作家在远离其本土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获得的传记书写。这类传记与传主、作者均来自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背景的普通传记相比,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即不仅仅具有文学和历史学上的研究意义,更具备跨异域文化研究的意义,它所承载的文化含量与文化碰撞往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桂录;论王国维的西方文学家传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丁洋;;《精神之灯照彻世界》——浅谈传记文学文体美感特征[J];才智;2013年17期
3 董炳月;;从几部现代作家传记谈“作家传记”观念[J];文学评论;1992年01期
4 辜也平;;论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2期
5 李伟民;新时期十年的外国作家传记[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忠华;易小明;;原初态与生成性:对文化差异的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王凬;;建构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J];探索;2006年01期
3 卞兆明;胡适最早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时间定位[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李长林,杜平;中国对莎士比亚的了解与研究──《中国莎学简史》补遗[J];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04期
5 辜也平;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观念的诞生[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果;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徐公青;高中传记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慧;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玉明;;中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J];读书;1990年08期
2 陈兰村;略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源[J];人文杂志;1984年03期
3 ;信息与动态[J];国外文学;2005年02期
4 彭斌;;长篇传记文学《悟通真佛》出版发行[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6期
5 ;万伯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J];今传媒;2010年06期
6 ;张俊彪:著名传记文学作家[J];今传媒;2010年06期
7 张景超;;传记文学的“这一个”[J];编辑之友;1981年02期
8 江宁康;;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部开创之作——杨正润的《传记文学史纲》评述[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1期
9 ;朱东润:“传记文学第一人”[J];今传媒;2010年06期
10 薛锡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轨迹鸟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七讲 名人传记的教育功能与启迪价值[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8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9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一讲 文学与人生[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10 章罗生;;纪实文学的门户清理与分类标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囡;传记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小可;长篇传记文学《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09年
3 闻逸;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换届[N];文艺报;2007年
4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N];辽宁日报;2000年
5 贺敬之;一部有魅力的传记文学[N];人民日报;2003年
6 刘江 王莲香 李婉;传记文学的可信性与可读性[N];文艺报;2006年
7 王蒙;“丑小鸭”和“狄更斯模式”的现实意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世文;传记的作用应在历史之上[N];文艺报;2006年
9 田夫;传记文学:花岗岩上的雕刻[N];文艺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丁丽洁;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如是说[N];文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雷莹;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杉婵;朝鲜高丽朝假传体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佟金丹;徐,
本文编号:637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3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