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纳粹与理发师》中的性描写看理性反思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7-08-21 01:18

  本文关键词:从《纳粹与理发师》中的性描写看理性反思的必要性


  更多相关文章: 纳粹与理发师 反犹 身份替换


【摘要】:《纳粹与理发师》以荒诞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杀人犯与受害者身份替换的故事。小说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夸张的性描写;这种手法饱含社会批判和反思张力,却至今未得到认真细致的研究。受到德国近年文化学研究成果的启发,本文首先尝试探索性与纳粹反犹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回归小说,解读文本中性描写背后的深层寓意。本文认为,作为偏见和混乱的导火索,性这一典型非理性元素,并非小说批判的主旨,而是一种辅助认识的手段;人类真正需要启蒙和反思的,不是本能与性所代表的非理性本身,而是如何防止以理性为幌子周而复始地制造混乱。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纳粹与理发师 反犹 身份替换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1.引言《纳粹与理发师》(2006)是犹太德语作家埃德加·希尔森拉特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马克斯·舒尔茨曾经是一个纳粹士兵,亲手杀害过上万犹太人,战后凭借自己的相貌、儿时积累的犹太宗教文化知识以及理发手艺,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犹太理发师。作者通过大胆的讽刺和黑色幽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敏;韩静;;论李碧华《霸王别姬》隐含的三层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王凤栖;;从勒庞的“群体理论”看网络群体性事件[J];今传媒;2012年01期

3 郭景萍;探视情感社会化与情感社会问题[J];长白学刊;2005年02期

4 姚霖;;从“德意志问候”窥探德国纳粹文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5 何克祥,李海新;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文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李增;龙瑞翠;;英国19世纪宗教与小说创作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思和;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8 刘晓露;;论《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权威人格[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黄,

本文编号:709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09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