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空间视阈下《土生子》中别格的心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21 01:39

  本文关键词:空间视阈下《土生子》中别格的心理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理查德·赖特 《土生子》 空间 别格心理


【摘要】:理查·赖特是美国享有盛誉的作家之一,被西方文学界誉为“现代非裔美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土生子》成为了20世纪反映种族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经典小说。本文拟从三个不同的空间对小说中主人公别格的心理进行解读。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概述这部作品面世之后的反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正文部分共有3章。第一章从“家”这一空间(家庭住所和黑人社区)分析了别格的压抑心理。这种压抑主要源于这一空间的封闭性:一方面,别格的生活住所狭窄,拥挤,使他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黑人社区在地域上的禁闭性无疑强化了这种压抑感。由此可知,在这样一个闭合空间里,别格无从找到发泄其情感的出口。 第二章聚焦于黑白文化“交界点”—达尔顿宅邸,以解读别格的恐惧心理。尽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早在1862年就已经颁布,但黑人仍被贴以下等野蛮人的标签。对于别格,道尔顿一家是为数不多的慈善家,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无处不在的监控却令他无所适从,内心十分恐惧。由于闯入“禁区”—白人女性玛丽的卧室,因惧怕“强奸犯情结”,他失手死了玛丽。透过道尔顿宅邸这一空间,作者旨在揭示内化的种族歧视是导致别格心理恐惧的真正原因。 第三章着重探讨在监狱里别格的人性回归。在这一空间,别格发生了两个重大转变:从防御性的沉默到与人交流;从铁一般的冷漠到懂得关心他人。在监狱,别格在其生命即将终结时回归人性,这一点极具讽刺性,同时这也揭示了以别格为代表的黑人群体成为了美国文明的牺牲品。 从以上三个空间对别格心理进行多维度的研究,不仅反映了赖特的自然主义文学创作观,让我们看到了空间在赖特作品中的作用,并且挖掘出了空间与人物心理变化的有机关联。研究表明,把握《土生子》中不同的空间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别格心理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理查德·赖特 《土生子》 空间 别格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Introduction9-21
  • Chapter One "Home":Representation of Repression21-43
  • 1.1 Repression Resulted from Over-crowdedness in the Domestic Space21-31
  • 1.2 Repression Due to the Confinement of the Black Community31-43
  • Chapter Two Daltons'Mansion:Reflection of Fear43-61
  • 2.1 Fear of Being Supervised43-54
  • 2.2 Fear of "Rape Complex"54-61
  • Chapter Three The Prison:Restoration of Humanity61-81
  • 3.1 From Defensive Indifference to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61-68
  • 3.2 From Holding "Iron Reserve" to Caring for Others68-81
  • Conclusion81-85
  • Bibliography85-91
  • Acknowledgements9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佩芝;王飞;;《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监狱之“家”[J];教师;2010年15期

2 刘戈;被牺牲掉的黑人女性——试论理查德·赖特《土生子》中的黑人妇女形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谭跃越;评《土生子》的写作技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焦小婷;;《土生子》中的身体叙事阐释[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5 金鸣;;身份的迷失、确认与寻根——《土生子》、《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中身份建构之比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胡锦山;;罗伯特·帕克与美国城市移民同化问题研究[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7 张似韵;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述评[J];社会;2001年06期

8 崔彦飞;;《土生子》的存在主义解读——试论托马斯·别格存在主义意识下的自由[J];山花;2011年24期

9 胡铁生;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土生子》别格的人格裂变[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4期

10 李怡;;从《土生子》的命名符号看赖特对WASP文化的解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710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10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