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和韩龙云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0:33
本文关键词:八指头陀和韩龙云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文学 八指头陀 韩龙云 诗歌创作 比较研究
【摘要】:宗教与文学同根共生,宗教为文学提供多样题材,文学也可做弘扬宗教的载体,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佛教和诗歌的结合,即佛教诗,作为宗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教事业和诗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起到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群体便是诗僧。本论文选取了在中韩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僧,即八指头陀和万海韩龙云,对二者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分析。 从时代背景来看,两位诗僧都生活在封建王朝末期,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从人生经历来看,,二者都出身农村,身世坎坷,并且在青年时期选择出家,皈依佛门,并致力于佛教的改革和发展;从诗歌创作来看,二者都是才华横溢,勇于尝试禅诗,爱国诗,交游诗和酬赠诗等多种诗歌体裁,并为后人留下大量杰出的诗歌作品;从思想精神来看,两位僧人“虽学佛未忘世”,虽然踏入佛门,但仍然心系国家和人民,坚持救国救教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寻求救国之路。八指头陀和万海都“身兼数职”,他们是僧人,是诗人,是斗士,他们的多重身份对其诗歌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两位诗僧诗歌作品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并挖掘异同点产生的深层原因。其中,二者诗歌的共同点将会强有力地证明“宗教无国界”,以及“文学无国界”这一论断;通过二者的不同点也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从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论文还将揭示宗教和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并展现动荡时期宗教诗人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内心精神世界。同时,本论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诗歌作品的全面而富于创新性的解析,展现宗教文学的神秘魅力,从而让宗教文学受到世人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从学术意义来看,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八指头陀和万海这两位诗僧进行比较研究,笔者的选题具有开创性意义和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从现实意义来看,探寻出身处异国的两位佛门僧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中韩两国“同根同源”的文化归属感和两国人民各具特点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这对中韩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和文学理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毕生践行“我虽学佛未忘世”的两位诗僧的高尚情怀可以启迪世人,“爱国”和“爱教”可以兼行,从而激发宗教信仰者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宗教文学 八指头陀 韩龙云 诗歌创作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2-03
【目录】:
- 亚非文摘要3-4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正文7-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79-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秉颐;“菩提心”与“忠义心”——从九华山佛教看中国佛教的世俗化[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2 刘世钟;现代精神的模式或方法论——鲁迅、加缪及韩龙云比较研究[J];当代韩国;2005年03期
3 王晚霞;吴章燕;;八指头陀诗歌中的梅意象[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谭桂林;;“我虽学佛未忘世”——论八指头陀的佛教诗歌创作[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5 梅季坤;八指头陀及其爱国诗[J];求索;1984年04期
6 孔许友;;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桑宝靖;愿阻洪流身先死——八指头陀《郑州河决歌》赏析[J];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71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1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