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早期莫里哀研究与中国现代喜剧批评话语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8-21 09:41

  本文关键词:早期莫里哀研究与中国现代喜剧批评话语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莫里哀 世态喜剧 中国现代喜剧 焦菊隐 批评话语 中国现代文学 莎士比亚 概念 话语体系 早期


【摘要】:正中国的莫里哀喜剧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期,它是随着西方喜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嬗变的。在早期莫里哀研究中,焦菊隐的《论莫里哀》并不是最早论述莫里哀及其喜剧的文章,但焦菊隐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力图克服早期莫里哀研究中以介绍性质为主而导致的粗浅弊病,不仅在莫里哀喜剧中国化的阐释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中喜剧批评话语体系的建立也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将以焦菊隐的莫里哀研究作为代表性案例来梳理20世纪中国莫里哀研究的历史脉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莫里哀 世态喜剧 中国现代喜剧 焦菊隐 批评话语 中国现代文学 莎士比亚 概念 话语体系 早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莫里哀喜剧与20世纪中国话剧”(10YJC75109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106.3
【正文快照】: 中国的莫里哀喜剧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期,它是随着西方喜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嬗变的。在早期莫里哀研究中,焦菊隐的《论莫里哀》并不是最早论述莫里哀及其喜剧的文章,但焦菊隐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力图克服早期莫里哀研究中以介绍性质为主而导致的粗浅弊病,不仅在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艳丽;;中西悲剧精神差异的文化缘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毅斌;;《窦娥冤》:戏曲的剧场性与文本重复叙述策略[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熊元义,余三定;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可晓锋;;整体性“境界”[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熊元义;余三定;;现当代对中国悲剧与大团圆的关系的把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包小玲;;论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主动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岳珍;《无限曲》及其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熊元义,余三定;论中国悲剧的基本类型[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伏涤修;;《西厢记》在戏曲创作领域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8年03期

10 王胜男;;试论元杂剧中的黄昏意象[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3 宋法刚;中国电视剧的悲剧性:存在、价值与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远;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穆瑞;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亭”意象[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兵强;村落社火活动的文化功能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娜;日本近代悲剧艺术探索[D];安徽大学;2011年

5 吴卉;《水浒传》成书过程与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朝乐蒙其其格;论蒙汉文化交流与元散曲的繁荣兴盛[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叶毓;中西悲剧结局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敏;顺、康时期的杂剧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娜;传统樊笼里的女性悲歌[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赛军;;浅谈莫里哀喜剧中的乔装现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胡健生;莫里哀喜剧讽刺艺术论[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3 沈慧君;论《骗子》静态形象的深刻性[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安国梁;《太太学堂》的艺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5 安国梁;莫里哀喜剧艺术理论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6 ;令伪君子现形的哈哈镜[J];语文世界;1996年06期

7 舒民;;莫里哀面具下的高乃依[J];世界文化;2008年08期

8 刘久明;;论莫里哀对唐璜传说的改编[J];西江月;2010年12期

9 林湮;;论莫里哀喜剧的结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10 奠自佳;永世不谢的喜剧艺术之花——莫里哀喜剧思想浅析[J];法国研究;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彤;;从《吝啬鬼》看古罗马喜剧对莫里哀的影响[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农;“他并不缺少荣誉,我们却缺少因他而来的荣誉”[N];光明日报;2007年

2 康慨;英格玛与文学:大师成长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李国涛;发现美妙散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商报记者 藜芙荷 编译;法国诗歌回归大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李兵;萧伯纳·薇薇·“新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姚霞;一部未发生的真实故事:《伏尔泰的男女信徒们》[N];文艺报;2005年

7 姚达兑 文学博士;最大赌局是经济建立在虚拟信任机制上[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梁永安;王尔德凭什么这样红?[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晓慧;论莫里哀喜剧中的身份躲藏[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e,

本文编号:712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12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