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绝望与焦灼的自我挣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焦虑主题

发布时间:2017-08-28 01:46

  本文关键词:绝望与焦灼的自我挣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焦虑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人物身份 长篇叙事诗 诗歌创作 彼得拉克 理想生活 聚结 人格分裂 华兹华斯 外在美 自我分裂


【摘要】:正长期以来,国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焦点多聚结于诗中人物身份的认定:Mr.W.H究竟为何人?黑肤女郎是谁?诗人的对手诗人是谁?诗中的"我"是否为莎翁本人、十四行诗是否为他内心最隐秘的告白?评论家们观点不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争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这些问题的答案,如同莎翁本人的经历一样,将是永久的不解之谜。英国当代莎士比亚文学评论家John Blades认为直到1950年之前的莎翁评论主要关注的是十四行诗的传记性质,(1)由于评论家们太多关注莎翁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人物身份;长篇叙事诗;诗歌创作;彼得拉克;理想生活;聚结;人格分裂;华兹华斯;外在美;自我分裂;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国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焦点多聚结于诗中人物身份的认定:Mr.W.H究竟为何人?黑肤女郎是谁?诗人的对手诗人是谁?诗中的“我”是否为莎翁本人、十四行诗是否为他内心最隐秘的告白?评论家们观点不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争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这些问题的答案,如同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益民;传记学坐标之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J];国外文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叙述不可靠性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项;;宗教、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翻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3 蔡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译文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罗益民;;都是形式惹的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研究[J];英语研究;2008年03期

5 娄立国;;述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情主题之争(英文)[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3年01期

6 李鹤艺;;谈许渊冲的“三美论”在汉译英诗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年02期

7 李亚棋;;译者主体性视域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翻译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韩杰;任佳佳;葛楠;;中英古诗中的爱情主题纵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洪斌;方汉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s(s’)…”词组的翻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胡璐;;赏“新月”,观永恒——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比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译本[J];海外英语;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星;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强;从等效理论看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树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严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莎士比亚的情爱观[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罗惊环;诗化批评:梁宗岱文学批评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丽平;改变世界与改变语言:诗论家梁宗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冬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佳;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成智;英诗汉译以顿代步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美红;;浅析《彼得·潘》的模糊叙事策略[J];中国儿童文化;2010年00期

2 钱治安;;《高老头》人物身份的汉译[J];法国研究;2005年02期

3 张少林;《娇娃》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与读者中心理论[J];职大学报;2002年01期

4 马丽莉;;《龟滩》中的人物身份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5 陈许;土著人的回归——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中的人物身份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时新贞;;中西两大悲剧《梁祝》与《安提戈涅》的对比性研究[J];山东文学;2010年01期

7 范跃芬;;消解叙事:《一次展览上的画》中的噩梦与记忆[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8 刘清玲;;展现商人生活的大舞台——《一千零一夜》人物身份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关丽君;论莫里森三部曲小说的模糊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胡爱华;;文化、社会和心理内涵的嬗变——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复仇悲剧的叙人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士曾;爱情的幌子后面是死亡[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松梅;《源氏物语》的家族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芝;陌生人回家——对《喜福会》中人物身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朱东丽;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侦探文学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光玉;朱耀燮小说中的庶民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赵娜;百合花的凋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梁;论菲利普·罗斯的《遗产》[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美群;格兰姆斯家的自我迷失与自我寻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丽;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中人物身份的定位[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莹;查尔斯·奥尔森《马克西姆斯诗篇》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9 姜博;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喻指[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刘爱华;劳伦斯作品中的语码转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46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46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